黄真伊电视剧全部诗词( 三 )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 , 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 , 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 。
不是么?桃花凋谢 , 园林冷落 , 这只是物事的变化 , 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 。
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 , 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 , 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 , 也很自然 。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 , 锦书难托 。
”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 , 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 , 痴心不改 , 但是 , 这样一片赤诚...
春望诗词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 , 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 , 充溢离情 。
全诗沉着蕴藉 , 真挚自然 。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 , 城池残破 , 虽然山河依旧 , 可是乱草遍地 , 林木苍苍 。
一个“破”字 , 使人怵目惊心 , 继而一个“深”字 , 令人满目凄然 。
诗人在此明为写景 , 实为抒感 , 寄情于物 , 托感于景 , 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
此联对仗工巧 , 圆熟自然 , 诗意翻跌 。
“国破”对“城春” , 两意相反 。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 , 对照强烈 。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 , 意思相反 , 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 , 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 , 先后相悖 , 又是一翻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 ,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 , 但因感时恨别 , 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
另一种解释为 , 以花鸟拟人 , 感时伤别 , 花也溅泪 , 鸟亦惊心 。
两说虽则有别 , 其精神却能相通 , 一则触景生情 , 一则移情于物 , 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
诗的这前四句 , 都统在“望”字中 。
诗人俯仰瞻视 , 视线由近而远 , 又由远而近 , 视野从城到山河 , 再由满城到花鸟 。
感情则由隐而显 , 由弱而强 , 步步推进 。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 , 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 , 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 , 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自安史叛乱以来 , “烽火苦教乡信断” , 直到如今春深三月 , 战火仍连续不断 。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 , 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 ,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 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 , 很自然地使人共鸣 , 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烽火遍地 , 家信不通 , 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 , 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 , 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 , 搔首踌躇 , 顿觉稀疏短发 , 几不胜簪 。
“白发”为愁所致 , “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 , “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
这样 , 在国破家亡 , 离乱伤痛之外 , 又叹息衰老 , 则更增一层悲哀 。
求一篇诗词鉴赏 600字左右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 chù)着冷漠、凄清 , 又惆怅 。
她静默地走近 , 走近 ,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 , 远了 ,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