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真伊电视剧全部诗词( 四 )


在雨的哀曲里 , 消了她的颜色 , 散了她的芬芳 , 消散了 ,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 丁香般的惆怅 。
撑着油纸伞 , 独自彷徨在悠长 ,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
诗作鉴赏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
细雨蒙蒙中 , “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 , 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
”果然 , 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 。
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 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 , “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 。
走近时 , “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 , 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
她并没有停下来 , 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 , 飘过“我”的身旁 。
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 。
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 , 孤独地行着 , 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
在这里 , 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
这里没有声音 , 没有欢乐 , 没有阳光 。
而诗人自己 , 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 。
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 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
然而诗人知道 , 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
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 , 而且又是倏忽即逝 , 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
留下来的 , 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 , 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 , 那寂寥悠长的雨巷 , 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地姑娘 , 并非真实生活本身地具体写照 , 而是充满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 。
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 , 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但朦胧的诗意 。
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 , 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 , 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 , 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 , 是既明白又朦胧的 , 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
想象创造了象征 , 象征扩大了想象 。
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 , 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 , 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 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 。
语文高手进,出一道高中诗词鉴赏题
我不了解你是老师还是学生.但我还是全力找了到不错的题.5分是少了点..辛苦啊.. 海棠 惜牡丹花苏轼 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 , 香雾空蒙月转廊 。
惆怅阶前红牡丹 , 晚来唯有两枝残 。
只恐夜深花睡去 , 故烧高烛照红妆 。
明朝风起应吹尽 , 夜惜衰红把火看. Q1:海棠前两句描写海棠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情用什么手法?Q2:苏轼的与白居易的都是夜里赏花.为何两者抒发情感不一?解析: 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 , 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 , 构思之巧” , “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 , 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 。
在诗人的想象里 , 海棠花也和人一样 , 会在深夜睡去 , 因此 , 特地点燃高烛 , 使海棠打起精神 , 真是痴语 。
同时 , 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 , 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 。
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 , 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
前两句写环境 , 后两句写爱花心事 。
题为“海棠” , 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 , 这是一处曲笔 。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 , 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
“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 着一“泛”字 , 活写出春意的暖融 , 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