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真伊电视剧全部诗词( 六 )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 , 似乎不必如此惆怅 , 然而一叶知秋 , 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 将归去的消息 , 他的担心并非多余 。
“明朝风起应吹尽” , 语气又是一转 , 从想象...
李白诗词的鉴赏
李白的月朋友之远方来 , 陪其重游夫子庙 , 走至文德桥上 , 我低头寻思 , 可惜那日不是明月高挂 , 无缘赏那半边月明 。
当年诗人李白在附近赋诗饮酒 , 只见皓月当空 , 碧波秦淮 , 于是凭着酒性来到文德桥观月 , 醉眼朦胧中 , 只见一轮明月落入水中 , 便连忙跳下桥去捞月 , 月亮在挽臂捞之时自然分成两半 , 从此立桥中央俯视 , 能看到河水中左右各映半边月亮 , 这一天下奇景 。
寓言里的猴子捞月只得一个笑柄 , 给后人一个启示而已 。
而李白投水捞月的故事 , 却给文德桥带了永久的荣誉 , 撩拨了多少古今中外的游人为之而驻足 。
著名的现代诗人闻一多就在自己的叙事诗《李白之死》里用优美的诗句再现了当年李白捞月的情景 , 诗中写道:“月儿初还在池下丝丝柳影后窥看 , 象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于今却已姗姗移步出来 , 来到池西 , 池波一皱 , 又惹动了娴静的微笑……”李白的月 , 但凡稍有了解古诗的人首当想到便是他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笔者因是金陵人 , 故先蘸笔墨描眉文德桥含带一点私心 。
这首小诗 , 没有精美华丽的辞藻 , 更没有奇特新颖的立意 。
用一种叙诉的语调 , 表达了一种思乡的情绪 。
然而他却流传至今 , 耐人寻味 。
客居异乡的人 , 总多多少少有些思乡情结 。
白日忙碌时也就罢了 , 每当夜晚仰卧于榻上 , 周围的一切都静了 , 只有头顶那一弯月冷冷清清地陪着 。
此时最能撩拨孤身远客的思乡情绪 , 看着自己身单影只 , 想着家乡的众多场景 , 不免感叹客况的萧条 , 年华易逝 。
如此生动的月夜思乡图 , 在李白的笔下就短短的四句 , 写得清新朴实 , 写得明白如话 , 看似简单 , 却又意味深长 , 诗人只直叙场景 , 更多的深意 , 却让读者体味无穷 , 这便是此诗的绝妙之处吧 , 诗人没说的比他已经说的更多 , 真可谓脱口呤成 , 浑然无迹啊!难怪明朝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 , 信口而成 , 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
”太白的诗里 , 关于月之佳句又何其一呢:《子夜吴歌》里“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
”此句写景 , 但却紧扣主题 , 明月伴着捣衣声声 , 那是一个思妇的心曲 , 以月寄情 , 以声传音 。
此句看似见景不见人 , 却处处显露人景交融 。
“孤灯不明思欲绝 , 卷帷望月空长叹 。
美人如花隔云端 。
”此文就本意看是诗人寄情思于景 , 想念如花似玉的美人又不知去了哪里 , 与月儿一样 , 可望而不可及 。
而就笔者的了解 , 当初李白满腹报国伟志 , 想用自己所长为朝廷做些功绩 , 何来苦于投奔无门 , 而此文就是诗人去长安干谒玉真公主不遇那个时期的作品 。
此诗大体表现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吧!诗意深含表象之中 , 隐含不露 , 不得不让人观为叹止 。
然读后 , 笔者略有一丝遗憾:旷世奇才也难免脱俗 , 又何必怪后人争名夺利呢!“白露垂珠滴秋月”“峨嵋山月半轮秋”“醉月频中圣”……粗略数来 , 李白的诗中 , 与月有关的举不胜举 , 但能超越《静夜思》的却无一处 , 更不必说其他了 。
我就这样抚倚文德桥上 , 思绪畅游在李白的诗句里 , 淡忘了友人和周围的一切喧嚣繁华的街景 。
“开船了”水面画舫上一声吆喝才硬生生地把我拉回到了现实里 。
这才想到友人 , 回身巡视 , 发现友人此时两目低视波光鳞鳞的秦淮河水 , 整个人沉醉在其中 , 身影里写满了淡淡的愁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