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朗诵 有哪些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如:爱莲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
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 , 
从今无意爱红芳 。
折来只合琼为客 , 
把种应须玉甃塘 。
向日但疑酥滴水 , 
含风浑讶雪生香 。
吴王台下开多少 , 
遥似西施上素妆 。
采莲曲
唐·王勃
采莲归 , 绿水芙蓉衣 ,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 , 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 , 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 塞外征夫犹未还 , 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 , 采莲花 , 渠今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 , 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 , 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 , 花红强似颊 。佳人不在兹 , 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 , 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 , 新物徒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 , 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 , 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 , 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 , 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 , 征客关山路几重?
莲塘霁望
唐·刘兼
新秋菡萏发红英 , 
向晚风飘满郡馨 。
万叠水纹罗乍展 , 
一只鸂鶒绣初成 。
采莲女散吴歌阕 , 
拾翠人归楚雨晴 。
远岸牧童吹短笛 , 
蓼花深处信牛行 。
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 , 
开花十丈藕如船 , 
冷比雪霜甘比蜜 , 
一片入口沉痾痊 。
我欲求之不惮远 , 
青壁无路难夤缘 。
安得长梯上摘实 , 
下种七泽根株连 。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 , 
此花端合在瑶池 。
无情有恨何人见 , 
月晓风清欲堕时 。
芙蓉
唐·陆龟蒙
闲吟鲍照赋 , 
更起屈平愁 。
莫引西风动 , 
红衣不耐秋 。
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 , 湛湛见底清 。
中生白芙蓉 , 菡萏三百茎 。
白日发光彩 , 清爽散芳馨 。
泄香银囊破 , 泻露玉盘倾 。
……
适合比赛朗诵的诗词有哪些?
《水调歌头》——苏轼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爱莲说》——周敦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 再配上音乐的话效果应该不错 , 另外李白的乐府之类的诗也不错 , 远一些的选诗经或屈原的也好 , 就是生僻字太多 。
宋词的话最好选些长一点的慢词 , 婉约的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人的 , 意境好且好记 , 豪放的就只选苏辛 。
汉赋可选的应该不是很多 , 选些容易上口的名篇 , 司马相如的最好 , 枚乘及杨雄等人的接触的应该不是太多 , 虽然水平也相当高 , 还有曹植的洛神也不错 , 就是比较难懂 。
朗诵时咬字吐字是关键 语言是歌唱的基石 , 朗诵有助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 有助提高口头表达能 。
诗歌朗诵比赛要求:一、仪表1、服装整洁 , 衣着得体 , 与诗歌内容相协调;2、精神饱满 , 姿态得体大方;3、表演能和朗诵融为一体;4、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1、表演者使用的全是方式与众不同 ,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朗诵形式富有创意 。
二、形式2、上下场迅速有序、有礼貌;3、形式新颖、灵活多样 , 整体效果好 。
4、朗诵形式富有创意 , 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三、技巧1、主题鲜明突出 , 内容积极向上 , 思想性强;2、感情饱满真挚 , 表达自然;3、朗诵熟练 , 声音洪亮优美、清晰 , 能够脱稿;4、吐字清晰 , 普通话标准 , 正确把握诗歌节奏 , 韵律明显;5、声情并茂 , 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 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诗歌 ,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 形式较为多样化 , 可以吟咏、朗诵 。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 , 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 , 再表达的艺术活动 。
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 , 响亮的声音 , 优美的体态 , 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 , 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 , 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