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的诗词鉴赏( 十 )


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 。
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 。
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 。
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 。
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 。
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 。
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 。
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 。
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春晓: 春天不知不觉的到来了,到出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晚上听到了风吹雨打的声音,暗自感叹,那些花儿不知要掉落多少啊 。
村居: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
所见: 牧童骑者黄牛唱着歌,歌声响彻整个树林,忽然看到树上的蝉,想捕到它,就突然停止了唱歌。
小池: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
赠刘景文: “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
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
这是不对的 。
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
【解答指导】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 。
看有没有用修辞 。
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 。
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 。
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 。
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 。
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 。
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