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如何押韵( 三 )


”出韵“的诗,就不能算标准的近体诗 。
所以,近体诗的用韵是很严格的 。
古体诗就不然,它用韵较宽,可以用邻韵的字 。
例如杜甫《北征》的第一段,韵脚”吉、室、日、筚、出、失“是质韵,”勿“是物韵,”切“是屑韵,”惚“是月韵 。
古体诗还可以换韵 。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前十几句,基本是平仄相间:”客、瑟“是陌、质和韵(仄),”船、弦“是先韵(平),”别、月、发“是屑、月和韵(仄),”谁、迟“是支韵(平),而”见、宴、面“是霰韵(仄) 。
至于楼上说的”平仄“ 。
到齐梁时代,诗体又逐渐发生了变化 。
这种变化主要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创作中讲究平仄 。
当时有所谓”永明体“,它的特点就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脁为其代表作家 。
到唐代,就正式形成了一种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
这就是所谓”近体诗“(包括律师和绝句) 。
但唐以后也仍然有按照古诗的作法写诗的 。
既不讲究平仄和对仗,这种诗称为”古体诗“,也叫”古风“ 。
【省略掉的是平水韵,你可以到网上搜搜 。

古诗押韵规则
什么叫“押韵”?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 。
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 。
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含叹号、问号,为一句),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 。
这叫押韵方式,或称“韵律” 。
韵的和谐程度是构成的条件的差异而不同造成的 。
如果主要元音与韵尾(指有韵尾的字)完全相同,就是最和谐、最严格的韵;如果主要元音不同,只是接近,那就是较宽的韵(如:“门”men、“心”xin,);如果不同程度更大,连韵尾也不同,那就是“通韵”,也就是更宽的韵(一般用在散文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中) 。
如何写诗词?
一是思维是全过程始终不离开形象 。
创作中的思维过程是:“物象——直感印象——审美意象——艺术形象”这样一个形象思维过程 。
用画竹来概括就是:“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画家的思维始终没有离开“竹”这个形象 。
二是创造性的艺术想象起着特别突出的作用 。
艺术形象是艺术想象的产物 。
(1)创造性的艺术想象使客观事物的感性特征(包括微小的细节)再现在知觉表象中,使作者从直观点中把握事物本质 。
(2)艺术想象可以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使作者突破直接经验的局限,从更广阔的领域里去组合、创造 。
如《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然而他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写出了千古名文 。
(3)通过艺术想象,可综合改选素材、集中突出地显现事物的本质和个性特征 。
三是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都伴随着感情的波动,情感渗透于想象之中 。
情感波动表现为“进入”和“跳出” 。
进入,即指作者不能一味沉浸于对象的体验之中,必须跳出来,站在一定高度审视自己的情感体验 。
扩展资料: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 。
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 。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 。
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 。
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
参考资料:诗词-百度百科...
关于古诗和现代诗的押韵
古诗: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 。
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 。
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