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阅读竞赛题( 三 )


当前,虽然老师们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但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口头布置,因而学生是买而不看,或只是看个大概情节,没有多少收获 。
作为老师应该认真看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因而,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意义就显得重大了 。
二、课外阅读指导应遵循的原则一是指导学生读好书,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一本好的书籍,无论是书中的人,还是书中的事,都会教育着学生,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
著名教育专家崔峦这样说: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象征,阅读经典名著,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其心智的有效途径 。
因而,我总是因势利导,介绍学生读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 。
我班学生在看过《童年》这部作品后,就能真正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高尔基苦难的童年,感受到他的坚强不屈、勇敢和自信,同时也受到了如何成长与独立的励志教育 。
二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整合 。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由于受到篇幅的局限,往往只写故事中的一部分,如《三顾茅庐》一课,课文只选取了刘备第三次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的经过,而对诸葛亮的旷世奇才,他的神机妙算,学生了解不深 。
这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 。
再如,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就让学生读《水浒传》 。
学习完一篇课文,结合相关的课外书,对课内知识是一种补充和扩展 。
当然,这样的整合不能只限与课本内容有联系的书籍 。
像上面所列举的课例是由一篇带一部 。
还可以由一个主题引出一类作品,如:我在上完《黄河的主人》一课,我就让学生读《老人与海》 。
学完《“番茄太阳”》一课,我介绍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三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介绍课外书籍 。
当今的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智力发展快,见识广,对知识的渴求强烈 。
因此我在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上下功夫,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在低年级段,推荐学生读一些注音童话故事、画刊等,到中高年级段,我介绍学生读一些篇幅较长的儿童读物和通俗的科学读物,如《爱的教育》等 。
课外读物只有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才能使他们有阅读的兴趣 。

【《童年》阅读竞赛题】

相反则会挫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
三、探求方法,实施课外阅读指导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和习惯,是需要老师下一些工夫去培养的 。
在平时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每天坚持带一本课外书进教室,利用晨读挤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读故事,而且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 。
如此一来,学生们听得很是专注 。
可往往一个故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讲不完的,而学生还希望听下去,这时我就势让学生自己买一本去好好地读 。
此时,学生们已经有了阅读期待 。
我也为学生推荐了一本好书,...
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 这句话出自哪里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
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养成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我国的精髓文化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 。
中华古诗词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理性美,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 。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精华之作,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可以塑造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言语习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 。
因此,本文从内容角度分析整理了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对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对生活习惯、言行习惯的养成作用进行了较为的深入研究 。
一、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
(一)小学语文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