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类的古诗( 三 )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 。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
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
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
(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
(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明 文嘉《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
(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
(唐 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
(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
(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劝学书全文诗句
67 推荐荀子·劝学篇(B289--B238) (全文配意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
《诗》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 。
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 。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薰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