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写古诗词是要经历怎样的步骤( 七 )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 得放在句中 ,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 西风袅袅秋 。
一看肠一断 , 好去莫回头 。
前人认为 , “看”字看似平常 , 实际上非常传神 ,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
看 , 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
离人孤独地走了 , 还频频回望 , 每一次回望 ,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
只一“看”字 , 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 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 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 “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 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 , 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
高考如何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有关“表达技巧”的表述 , 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 , 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 , 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 , 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考试大纲》 , 还是有关的工具书或写作教材 , 都没有对它的内涵或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 。
因此我们只能对其作如下大致的表述: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 , 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 , 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 。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诗 , 然后回答问题 。
(2008年高考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 , 波痕交涉亦难为 。
只余鸥鹭无拘管 , 北去南来自在飞 。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 , 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 , 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 , 来到原为北宋腹地 , 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 , 感慨万端 , 作诗以抒怀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 , 以此抒发感慨 。
解答此题 , 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 , 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常常由实写而来 , 并常常涉及诗词的主旨 。
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 , 即通过诗中表面之景(即“实”)来揣摩作者内心之情(即“虚”) 。
【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 , 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 。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 , 然后回答问题 。
(2008年高考辽宁卷)〔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 , 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