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洮在哪?( 三 )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
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
2、听录音范读 。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两遍,再与同桌互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古诗的停顿 。
4、学习生字和多音字 。
塞、棱:指名拼读音节,口头组词,指导书写 。
塞、没、将:指名说,出示音节和词语,全班齐读 。
5、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 。
作出评价 。
6、(出示古诗的节拍)指导读 。
男、女生分别读古诗 。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1、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吗?请同学们结合书中下面的注释和插图,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
2、小组讨论 。
3、逐句理解 。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深夜,树林里一片昏暗 。
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 。
李广将军以为有老虎袭来,立即拉弓射箭 。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第二天早晨,将军去寻找昨晚射出去的白羽箭,发现那箭竟然深深地射进了石头的棱角之中 。
4、思考:《塞下曲》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塑造了一位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5、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
6、练习背诵 。
四、拓展延伸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 。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 。
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第3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 。
请大家自己读读这首古诗,喜欢的还可以抄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
五、板书塞下曲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六、附资料: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
月黑:没有月光 。
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 。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
遁:逃走 。
将:率领 。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
逐:追赶 。
[诗意]没有月光的晚上,鸿雁受到惊吓纷纷飞往高高的天空,原来是单于趁着黑夜,带着他的部众逃走了 。
英勇的将军打算率领行动敏捷的骑兵追击,但这时候纷然落下的大雪,使得弓箭和配刀上都堆满了雪花 。
学习写毛笔字要准备什么工具?这些工具怎样使用?
学习写毛笔字要准备毛笔、盒装墨汁、砚台(或碟子)、羊毛毡、宣纸、字帖等工具 。
拓展: 毛笔:笔的大小、笔锋长短、笔毫的软硬都要根据自己所写字体来选择 。
墨:墨汁建议选择好一些的,有利于行笔 。
纸:宣纸,生宣熟宣以及几成熟都是根据字体来选择,具体可以咨询售卖的店家 。
同时建议刚开始使用毛边纸练习,节约成本 。
砚:主要用于盛墨汁及蘸笔、舔笔 。
笔洗:盛清水,用于清洗毛笔 。
毡子:毛毡,垫在纸下面,防止弄脏书案,以及“跑墨” 。
镇纸:压住纸张,可减少纸张的皱褶对写字的影响 。
此外,根据需要,还有笔架、印章、印泥等 。
...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20字左右 。
汉武帝时,张骞担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
扩展资料:1、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
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
2、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
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 。
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
3、《行者无疆》是一段根植真实历史上的“天马行空”,聚焦张骞出使西域13年,跋涉7000余公里的心路历程 。
一方面借鉴史实讲述张骞在西行路上的种种曲折经历;另一方面,通过梦境与想象两个时空焦点进入他丰富而神秘的精神世界 。
如张骞被民间传说为寻找黄河源头的第一人,传说他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一直到达天上的银河,这才有了后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著名诗句,这个线索也在剧中两度被呈现,亦梦亦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