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老年人学习书法的诗句

意思是:年纪老迈而情怀更加豪壮,岂能因白发而改变人的心愿?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决不会坠掉直凌青云的志向 。
语出自《滕王阁序》,王勃著 。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
学习绘画的古诗词句子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
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 。
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竹石 郑 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 。
江苏兴化人 。
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 。
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堂 。
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 。
干隆十三年1748年,干隆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干隆东封书画史》 。
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 。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 。
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 。
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
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 。
注词释义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
立根:扎根、生根 。
原:本来 。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
磨:折磨,挫折 。
击:打击 。
坚劲:坚韧、刚劲 。
任:任凭 。
尔:你 。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 。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
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
形容老年人学习书法的诗句

古人写书法学习心得的古诗
汉字是人们记事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书法是发挥汉字实用价值和艺术意趣最有效、最理想的形式 。
在许多方面都远远地超越了古人,但在精神与文化上却是更多地仰望古人 。
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学习书法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学习书法有利于团结爱国中国书法富有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魅力,正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
书法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首先是书者的人文修养、道德追求和精神气度,其次才表现出技巧 。
书法特别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苏轼);“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为书”(刘熙载) 。
尤重人品 。
书法与中国的文化相表里,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外化 。
在几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上,修身立品、完善人格,始终是书法的主旋律,书法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 。
二、学习书法有利于工作生活通常写字是把字写清楚,让人认识就行了 。
更进一层的是把字写美,让人喜悦 。
除了内容之外,字迹的本身能够像一幅好的艺术品令人怡神,让人欣赏,甚至珍藏 。
习字可以增长才艺,书法可以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
一笔好字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强自信,融洽关系,为升学求职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