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说课稿如何写?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 。我打算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任务 。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
在传统的教学中 , 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演员 , 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 。那么 , 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色还能是这样吗?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演员 , 教师做导演;应该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
也就是说 , 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 , 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 , 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 , 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 , 即学生能演什么 。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 , 即学生该怎么演 。
对于本课时来说 , 学生到底要演什么?我认为依据有两个 , 一是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 ,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 , 即构建清晰的金属观;二是本节教材在模块中的功能价值: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在必修2构建元素周期律和选修4学习电化学时将得到应用与拓展;而选修6的学习将继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由此我将着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钠的性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 , 构建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这三点均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 其中第三点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
对于本课时来说 , 学生能演什么呢?我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 , 代表物铁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 , 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 。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 。尤为难得的是 , 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 , 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 , 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二、说我的教学设计 。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 , 我将基于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 即用铁的认知模型同化建构出钠的认知模型 , 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认知模型去同化建构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 , 并让学生在合作和实验探究的'氛围中去进行学习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