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说课稿如何写?( 七 )


5-5进行验证 , 完成表5—8 , 得出结论 。
4、
(1)
(2)
(3)
5、
6、
研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推测在同一周期中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实验验证 。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 。(通过Al2O
3、Al(OH)3与酸、碱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的课堂练习题 , 以进一步巩固有关知识 。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

高中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说课稿如何写?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 , 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章和本节中 , 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 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 , 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
1.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 , 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 , 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 金属钠 , 铝与氧气的反应 , 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 , 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
3.情感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 ,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
1.3、重点、难点
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 以及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
二、教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 , 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
我的教法是:
1. 边讲边实验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 , 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 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 , 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 , 比如用小刀切钠 , 让学生去实验 , 去体验 , 去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 , 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 , 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 , 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