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原子》说课稿怎么写?( 二 )
4.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本课题是学生初次接触微观世界 , 从微观角度学习化学 , 认识世界的开端 。所以对物质粒子性的认识决定着后面学习的成败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 结合学生的情况 , 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
(1)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 。
(2)能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
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
在教学过程中 , 将利用多媒体技术、探究活动和评价反馈等方式对重、难点进行突破 。
二、教法分析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 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 ,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 ,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情景创设:创设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且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 , 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新课 。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 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 。
(3)活动探究:组织学生完成几个活动 , 归纳、总结分子的三个特点 。
(4)评价反馈:设置课堂练习 ,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
三、学法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认知规律 ,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
四、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 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创设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 , 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由于本节概念比较抽象 , 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概念 , 对分子和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 , 他们缺乏准确的内容表象 , 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 ,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
这节课我将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创设情景——新知探究——课堂小结——巩固提高——课后练习 。具体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景 ,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这样的现象:放学回家后一踏进家门 , “哇!今天吃****菜” , 这是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生活场景 , 从情景入手 , 抓住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
明明没有看到桌子上的菜 , 却能隔很远就能闻到 , 为什么?
通过提问将学生引入一个问题情景当中 ,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 ,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当学生给出答案后 , 进而追问:你知道香味四溢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吗?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