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 。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 。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控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 。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 。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例《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例《枣核》、《看戏》),有时从标题讲起(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 。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也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 。读书的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 。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 。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
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 。教学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的几篇课文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单元教学应从单元整体出发 。对处理课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基本途径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一般是这样处理的:讲读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的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 。在节奏上通常是慢——快——慢 。讲读课用慢板,让同学们反复朗读,细心品味,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讲透讲足 。有了这个基础,在上自读课时学生很容易进入定向思维,理解比较到位,所以使放快节奏,抓住重点,展开比较、讨论 。课外自读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目标系统中的最高层级,所以我往往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并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纠正 。这样,一个单元教下来,学生感既充实又轻松 。
三、对作文踏实评改,拒绝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老师发还的作文本连看一眼也觉多余 。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学确实无心向学这一原因不考虑之后,我们发现,这种令我们老师深感伤心的现象,其实跟我们的作文批阅习惯有极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