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中学古诗文的教学设计 论文( 四 )


如何提高初中古诗教学的审美能力
中国的古诗文绵延流传了千百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的积淀,更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经典 。
我们可以从中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 。
古典诗歌是中学生乃至每个人最宝贵、最丰富的文学源泉,她能丰富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
能让学生从文学的源头汲取到最清澈、最甜美的文学之水,也能让学生在吟咏古诗词时感受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了解古人的生活,古人的思想,古代的文化,从一句句诗,一个个典故,一幅幅画面中感受一脉相承的经典 。
中国的孩子都应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孩子,都应该是富有书香的孩子,都应该在浮躁的今天找到让精神和性情都安静下来力量 。
所以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学,更是成为笃定的信仰和精神的力量 。
学习古典诗歌,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 。
古诗文教学实际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化民族的文化 。
一首首唐诗宋词,一篇篇楚辞汉赋,文思奇妙,词彩华丽,情趣高雅,赏心悦目 。
对高中生而言,从诗歌鉴赏中吸收前人思想精华,感受诗歌的精神魅力,是最主要的目标 。
但是,当代中学生对学习古诗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 。
中华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远不如言情武打小说、流行歌词那么风行 。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课本将古诗文的比例增加,可见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古代经典的传承 。
但在现实中,古诗文教学僵死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局限于条分缕析和一字一句的翻译,导致教学内容支离破碎,学生兴趣减退,只是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不领悟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去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没有用心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没有真正做到和作者心相契合,使古诗文教学非文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
从学的方面看,学生只停留于翻译背诵的层面上,而缺少对古诗文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
再加上学生学业压力非常大,作业任务非常繁重,这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欣赏诗歌,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就显得薄弱甚至很贫瘠 。
还有,当前的考查模式难度较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经常让她们在面对考题时茫然失措、抓耳挠腮,他们很难从古典诗词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当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前进的动力 。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文并将它发扬光大,就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文之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便是当务之急了,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中国古文化语言的无穷魅力,喜欢上它并传承下去 。
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呢?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所以,课堂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主阵地 。
但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课堂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存在以下具体的问题:1.学生基础薄弱,文学积淀匮乏 。
字词理解有困难,不能很好地读懂意思;表达能力欠缺,将自己的理解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联想思维差欠缺,进入意境较难;对基本手法掌握不好,分析不出其效果;尤其以后两种最为明显 。
2.课堂视野狭窄,教师很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系统性的引导、培养 。
就笔者所观摩的诸多课例来看,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忽略形象思维的发展,表现为注重对作品内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而缺乏对语言情味、意蕴的挖掘,对具体形象的感知,以及对作品情感因素、审美因素的体味 。
文化底蕴的迅速流失,使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有文化艺术性的文学课变成枯燥乏味的干巴巴的技术课 。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自己的课堂为实验田,从朗诵、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深入把握文学鉴赏中思维活动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强化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希望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素养有所帮助 。
一、诵读——涵永功夫兴味长 古诗学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的起点是朗读背诵,反复吟诵,品赏韵味 。
吟咏随诗人的感情而出,吟咏同时又生发着诗人的感情,声情相随,声情相生,而最后的作品则是诗人声与情的文字记录 。
那么,读者在阅读时则可通过吟诵揣摩诗人的声气口吻,通过声音达到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互交流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