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的小诗、诗歌有哪些?( 三 )


同样的名句还有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不识庐山真面目”与反思个体认识的局限性 苏轼《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对同样事物的观察,立场、视角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更何况是置身其中?个人的认识视野就更受局限 。
只有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事物,学会换位思考,才能使个体认知接近全面、客观、真实 。
雏凤清于老凤声”与新生事物的无限生命力 李商隐盛赞其外甥韩翭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说明后生可畏,新人辈出,新陈代谢,不可抗拒 。
新生事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历史进程中崛起、强盛的 。
这是“否定之否定”哲学原理形象的文学表述,如此经典的表述很多,如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清?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形象的诗句注入了科学的内涵,才更加熠熠生辉、启人心智 。
“独树众乃奇”与客观事物的差异性 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云:“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在这里陶老先生意识到,认知客观事物的差异性非常重要,差异才使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彩 。
眼球才有冲击力,大众所奇的是“独树”,所欣赏的是“奇文”,这和我们当今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是不谋而合的 。
王安石的“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
”也强调了“红一点”个性的重要性 。
客观事物差异性、独特性的魅力,在这些诗句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楚楚动人 。
“此事古难全”与形象的辩证法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此为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名句,曾给多少人以宽解、慰藉 。
俗云:人不得全,月不得圆;人生就是残缺的维纳斯;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对的 。
人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来对待缺陷和挫折,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而苏轼此词句,正是这种心态的最经典的表述 。
“只缘身在最高层”与高瞻远瞩的大视角思维。
王安石《登飞来峰》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一次,江泽民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引用了此句,表明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眼光 。
科学的眼光,需要高瞻远瞩的大视角的宏观思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看得远,视线才会有全局性、前瞻性,决策才会有战略性、科学性 。
同类诗句,还有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山外青山楼外楼”与认识的无止境俗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
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开拓进取,探求未知,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引领时代潮流 。
科学认知观告诉我们:真理是不会穷尽的 。
古诗词里关于这方面的形象的表述也很多,如杜甫《木皮岭》:“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诗经?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这些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人科学的开放意识与执着的探索精神 。
古诗词的魅力作文3000字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
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 。
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 。
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追求名利,跟随潮流,让自己金光闪闪,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 。
一个真正自信的,有才华的人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 。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内而外的 。
所以 。
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洒脱的人 。
时光易逝,一生几十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