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出自哪里( 二 )


现在这句话多用来形容异地恋的情侣 , 也经常被异地恋的情侣拿来激励自己 。
3、原文:夕岚分彩翠 , 高树藏莺声 。
乍向风中看 , 花落更分明 。
徘徊觉露冷 , 清宵月影横 。
泠泠砭肌发 , 疑是晓寒生 。
一望可相见 , 一步如重城 。
所爱隔山海 , 山海不可平 。
所思隔云端 , 奈何凡肉身 。
愚公不复见 , 精卫长泣鸣 。
天神犹降怜 , 谁可恨终生 。
海有舟可渡 , 山有路可行 。
此爱翻山海 , 山海俱可平 。
可平心中念 , 念去无自唏 。
但可寻所爱 , 永不弃已心 。
描述异地相思的古诗词:1、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
-曹雪芹《红豆词》2、还君明珠双泪垂 , 恨不相逢未嫁时 。
-张籍《节妇吟》3、嗟余只影系人间 , 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4、明月楼高休独倚 , 酒入愁肠 , 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苏幕遮》
庄子的《山木》原文和译文
【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 , 见大木枝叶盛茂 ,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
问其故 , 曰:“无所可用 。
”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夫子出于山 , 舍于故人之家 。
故人喜 , 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 , 其一不能鸣 , 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
” 明日 , 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 , 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今主人之雁 , 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
材与不材之间 , 似之而非也 , 故未免乎累 。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 无誉无訾 , 一龙一蛇 , 与时俱化 , 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 , 以和为量 , 浮游乎万物之祖 , 物物而不物于物 , 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
若夫万物之情 , 人伦之传 , 则不然 。
合则离 , 成则毁;廉则挫 , 尊则议 , 有为则亏 , 贤则谋 , 不肖则欺 , 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 , 其唯道德之乡乎!” 【译文】: 庄子行走于山中 , 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 , 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 , 说:“没有什么用处 。
” 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 , 留宿在朋友家中 。
朋友高兴 , 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
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 , 一只不能叫 , 请问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
” 第二天 , 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 , 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 , 如今主人的鹅 , 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
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 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 , 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 。
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 。
没有赞誉没有诋毁 , 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 , 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 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 , 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 , 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 , 役使外物 , 却不被外物所役使 , 那么 , 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 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 。
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 , 人类的传习 , 就不是这样的 。
有聚合也就有离析 , 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 , 尊显就会受到倾覆 , 有为就会受到亏损 , 贤能就会受到谋算 , 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 , 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 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 , 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扩展资料:《山木》运用寓言说理 , 以形象直接说理 。
以诡奇的想象表达深邃的哲理 。
“寓真于诞 , 寓实于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