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语文古诗,带问题及全诗解析。感谢倍至!

一、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jianghu,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
答: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
答:
【简答题目要点】
①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
②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
③备考中,不要盲目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尽量确切,作答要尽量流畅、完美;
④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
[备考答案]
这首七言绝句《次石湖书扇韵》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 。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 。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
[评分答案示例]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
[备考答案示例]
我同意这种说法 。这首诗描绘石湖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景色,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既包含对村阁主人人生选择的赞许,也表达出自己同气相求、惺惺相惜的感情和价值观的褒贬取舍 。范成大去职归隐,姜夔也终生不仕,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姜夔造访这里,那类“不到”这里的“人”,当然暗指趋炎附势的利禄之徒 。范成大将别墅建在石湖,用意就在于疏远这些人,这些人自然也与范成大形同陌路 。
诗歌选择的意象,也别有寄托 。水是自然的“曲水”,“浮萍”排开天然的“绿痕” 。尤其是“藕花”,从来被文人用作高洁的象征 。同为南宋文学家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赞美莲花“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品性 。而石湖别墅的门与众不同地恰恰开在“藕花多处” 。石湖门向藕花开——姜夔别具慧眼,对别墅主人的用意心领神会,特别在结句中以此点睛 。其歌颂(更准确些应该是赞许)范成大品格,鄙夷第三句中趋炎附势之徒的用意委婉有致、含蓄鲜明 。
二、全国II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善军队七万多人 。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
[评分答案]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
[备考答案]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时节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画面,寓含着边境军情局势紧张的信息 。这幅画面是由夜色、秋风、汉关、朔云、边月和西山等景物连缀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