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语文古诗,带问题及全诗解析。感谢倍至!( 七 )
最后乐曲收尾时“四弦一声”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它就像“裂帛”即用力撕开一块布时所发出的声音一样 。
就这样,白居易借助一系列比喻的写法,把十分抽象的乐曲写得具体而又形象,把无形的乐曲变换成了各种有形的事物,使读者对琵琶弹奏出来的乐曲,留下了既具体生动又深刻难忘的印象 。
李贺也是深谙此道的老手 。
在他的《李凭箜篌引》中,描写乐曲清脆时,把它比作“昆山玉碎”;描写乐曲和缓时,把它比作“凤凰叫”;描写乐曲惨淡时,把它比作“芙蓉泣露”;描写乐曲清丽时,把它比作“香兰笑” 。
清脆时如昆山玉石跌地破碎,和缓时如凤对凰倾诉衷肠,惨淡时如莲花上洒满露珠,清丽时如幽谷香兰风中递笑 。
通过这一组的比喻,就把李凭弹奏的箜篌曲的各种情景具体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尽管白居易和李贺在描写乐曲时都用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描写手法,但是它们在量的控制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琵琶行》中,这种描写手法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演奏过程;而在《李凭箜篌引》中,这种描写手法只是偶一用之 。
但它们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相同的 。
三要成功描写乐曲,除了通过各种比喻去直接地表现它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乐曲产生的效果的描写间接衬托出来 。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可以说是把这种间接衬托发挥到了极致 。
全诗共十四句,而运用到间接衬托的手法的就有十句之多 。
首先诗里写到李凭弹箜篌的声音对空中的浮云所起的作用,“空山凝云颓不流”,连天上的浮云也被这乐曲吸引住了,从而凝滞不动 。
这是第一层的衬托 。
接着诗中写到这种乐曲对传说中的湘夫人和素女所起的作用,“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湘夫人)对竹垂泪,素女一脸愁容,她们都被李凭的箜篌曲深深打动了 。
这是第二层的衬托 。
接着诗中又写到这种乐曲对长安城里的人所起的作用,“十二门前凝冷光”,听到他的乐曲,人们仿佛觉得长安十二城门都笼罩在一片寒光之中 。
这是第三层的衬托 。
接着又写到这种乐曲对玉皇大帝所起的作用,“二十三丝动紫皇”,连玉皇大帝也被此乐曲感动了 。
这是第四层的衬托 。
接着诗中又写到这种乐曲对石头所起的作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就连当年女娲补天用过的石头,仿佛也要被这种乐曲声震破,从而引发了一场石头雨 。
这是第五层的衬托 。
接着写到这种乐曲对人们所起的作用,“梦入神山教神妪”,它把人们带到梦一般的境界,仿佛看见李凭在教一帮仙女弹奏箜篌 。
这是第六层的衬托 。
接着写到这种乐曲对水中生物所起的作用,“老鱼跳波瘦蛟舞”,鱼儿听到这种乐曲跃出水面,蛟龙随着乐曲的节拍翩翩起舞 。
这是第七层的衬托 。
接着又写到这种乐曲对月中的人和动物所起的作用,“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那个一天到晚在砍桂花树的吴质(吴刚)听到这乐曲,也不砍树了,而是靠在树上凝神静听;那只月兔也听得入了神,连露水打湿了身上也浑然不知 。
这是...
高考古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
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 。
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 。
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 。
”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 。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
怎样应对高考古诗词中鉴赏题: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
- 2009年,刘涛畏畏缩缩地走到秦海璐家门口
- 朝花夕拾(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读后
- 高考面试自我介绍2分钟格式怎么样?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如何写?
- 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励志口号如何写?
- 六年级期末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最新怎么写?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写法怎么样?
- 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报告怎么写?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
- 法制宣传标语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