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莲有关的诗词( 四 )


在翻读佛经书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 。
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
综上所述,莲华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
佛教为什么如此崇拜荷花?简要地说有两方面原由: 第一,与荷花特性相关 。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花卉,她虽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那样的孤傲清高,但她那“出污泥而不染”与迎着酷夏骄阳而盛开的特性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
佛教认为“六尘”,因世间充满“六尘”,故把人世间称为“六尘” 。
由于“六尘”的污染与干拢,人世间又充满着欲望与竞争,使人们难以班门平静,难得洁净 。
这种情况与“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的佛国净土是格格不入的,要想进入佛国,必须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专心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 。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别属性与人世间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己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相一致,保持洁净,以便顺利进入净土佛国 。
第二,受到古印度崇拜荷花习俗的影响 。
早在佛教诞生以前的印度,每当夏天,烈日炎炎似火烧,在这酷暑的日子里,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夏夜,或清晨,在盛开荷花的池塘、湖畔散步赏荷,绿水荫秀,粉红淡紫相间,芬芳四溢,使人赏心悦目,清风徐来,荷香随风从万绿丛中散发出来,令人的心肺像洗涤过似地顿觉凉爽 。
荷花池塘便成了避暑的胜地 。
在古印度的十典文学中,常常以莲花比喻美丽的姑娘,如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说:“悉多有位女朗长得仪容秀美,浑身却像涂上污泥的莲藕,闪光的美容从不显露 。
”另外,在古典文学中形容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大眼睛 。
在印度佛经中,还将释迦牟尼的诞生与荷花联系起来 。
佛经中说:释迦降生之前,皇宫御苑中曾出现了八种瑞相,百鸟群集,鸣声相和悦耳,四季花卉一同盛开,尤为奇异的是,在宫内的大池塘中突然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花,白莲长出之时恰是释迦降生人间,释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还坐着一位盘脚交*,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
佛经《百缘经》说释迦牟尼就是莲花王子,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 从前,在恒河上游有个国家,国王名叫波罗奈,又称莲王,治国有方,人民安居乐业 。
有一年病疫流行,求医药者甚众,国王见状大发慈悲,集中宫廷御医四处奔走,为百姓治病 。
御医们说,要治愈这种流行病,只有京城东北河中赤鱼的血肉,食之能愈,而目前河中无此鱼 。
王子听后,便投入河中化为赤鱼,献...
求描写琉璃的诗词
带琉璃的行不行?不一定是描写琉璃的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
衔云酒杯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 。
瑠璃榻,翡翠楼,手卷真珠上玉钩我来瞻庙貌,碧瓦琉璃光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长空万里琉璃滑,冰轮碾上黄金阙瑠璃一万片,映彻 桑乾河 古称浄琉璃,物现我常寂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 。
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 。
湖上朱桥响昼轮 。
溶溶春水浸春云 。
碧琉璃滑净无尘 。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
关于莲的成语、俗语、谚语、诗句以及对联等 。

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 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荷叶包鳝鱼———溜之大吉 莲梗打人———思(丝)尽情断 莲蓬结籽———心连心 莲生水中———不扶自直 2.谚语俗语 。
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 。
成语舌灿莲花 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 。
藕断丝连 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
多指男女之间情意未断 。
又可写作「藕断丝牵」 。
出淤泥而不染 形容从恶劣的环境中出身,或处在不良的环境中,却没有受到坏的影响 。
步步莲花 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美妙移步生莲 相传齐国时期,齐王有个宠妃叫潘妃,齐王为她铺了一条用金子雕刻的莲花路,潘妃走过后莲花熠熠生辉,故有此说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