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没有发觉或者是迷糊的成语、诗句( 三 )


...
关于名人的读书故事 要长篇的
1、囊萤映雪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 。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 。
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
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
2、牛角挂书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
”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 。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
3、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 。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 。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
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
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
” 4、映月读书 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他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西坠 。
他爬上梯子接着读,经常因困倦从梯子上摔下,爬起来后接着读书 5、焚膏继晷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如同中国其它读书人一般,韩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负与长才 。
他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但因个性不适官场,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颇有失志之感,〈进学解〉这篇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 。
文中叙述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因曾十载之间,浮沉于国子博士之职)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有成就 。
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 。
” 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质疑的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么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连夜晚都点灯接着白天来读书 。
结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当政者,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 。
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
书韵飘香手抄报资料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