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念天地之悠悠的下一句( 三 )


陈子昂的苦日子来了 , 人生开始走下坡路 。他想努力改革政治弊端 , 可是自己人微言轻 , 没有人听他的 。酷吏贪官横行无忌 , 武姓一族权倾朝野 , 他越来越感到心灰意懒 。
弃武投文的陈子昂 , 怀着许身报国的宏愿 , 终日郁郁寡欢 。此时他想到了什么?史料无从追溯 。他的落魄却飘荡在他的诗文里 , 化为千古哀鸣 。
陈子昂两度报名参加大唐军队对北方游牧部族的战争 。金戈铁马 , 浴血沙场 , 陈子昂似乎是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 与此同时 , 他也深深懂得了战争的残酷 。可是 , 年轻的他 , 也许还不知道 , 政治的残酷将远远超过战争 。
这是陈子昂短暂生命里的两次重要战争 , 也是唐朝和契丹的两次重要战争 。第一次 , 发生于西北 , 从垂拱二年(686年)持续至垂拱三年(687年) , 陈子昂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
第二次是十年之后 , 即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朝廷 , 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 , 陈子昂又随武攸宜出征 。《列传》记载:武攸宜“统军北讨契丹 , 以子昂为管记 , 军中文翰皆委之” 。管记 , 也就是军中书记官 。武攸宜是武则天的侄子 , 这个身份或许过度强化了他的自信 。然而 , 事与愿违 , 武攸宜出身权贵 , 纨绔子弟全然不晓军事 , 兼之轻率而无将略 , 致使前军陷没 , 一时间 , 军心涣散 。
此时 , 身在燕国故地的陈子昂一定想起了昔日乐毅将军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的英姿 , 他不由得豪情勃发 , 连夜上书 , 进谏武攸宜 , 建议武攸宜亲自出征沙场 , 为国立功 。但是 , 武攸宜这样的纨绔子弟 , 怎么可能舍生忘死、冲锋陷阵?果然 , 武攸宜断然以陈子昂“素是书生 , 谢而不纳” 。顷刻间 , 陈子昂的满腔热血降到了冰点 。他怎么也没想到武攸宜会因为他是个文人、诗人而轻视他 , 使他尽忠报国的壮志在轻描淡写间就被否定了 。可以想象 , 他当时的心情一定是既难堪又失望 。过了几天 , 陈子昂不死心 , 再次进谏 , 这一次彻底激怒了武攸宜 , 他不但不采纳陈子昂的建议 , 反而将陈子昂的官职由参谋贬为军曹 , 也就是管管文牍而已 。
毫无悬念 , 这次战役以失败告终 。陈子昂期待武攸宜“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 遭到毫无谋略又贪生怕死的武攸宜的拒绝 , 他“欲奋身以答国士” , 徒怀凌云壮志却又无计可施 。如此这般 , 又能奈何?
战役结束后 , 军队返回洛阳 , 途经泽州(今山西晋城) 。这是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的战场 。战国初期 ,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 , 秦国率军于境内长平邑(今晋城市高平西北)攻打赵军 , 爆发长平之战 , 秦国的昭襄王曾亲自到此 , 尽征河内十五岁以上男子从军 , 一鼓作气 , 进占长平 。而赵王听信谗言 , 用赵括换下了廉颇 , 终致大败 。赵军被秦军斩首阬杀者四十五万人之多 , 一时间 , 尸骨累累 , 血流漂杵 。
正是因为有了长平之战 , 秦国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垂沙之战 , 大败楚军;伊阙之战 , 战胜韩、魏两国 , 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 , 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华阳之战 , 大败赵、魏联军 , 攻取了魏国的几座城池和赵国的观津 。
而今 , 重过古沙场 , 陈子昂睹物思人 , 悲愤交集 , 不能自抑 , 奋笔写下五言怀古《登泽州城北楼宴》:
平生倦游者 , 观化久无穷 。
复来登此国 , 临望与君同 。
坐见秦兵垒 , 遥闻赵将雄 。
武安君何在 , 长平事已空 。
且歌玄云曲 , 御酒舞熏风 。
勿使青衿子 , 嗟尔白头翁 。
陈子昂在诗中提到的“玄云”是汉代仪式乐歌 , 庆贺皇帝选择贤明的辅佐之臣;“熏风”相传为圣君舜所作:“南风之熏兮 ,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此时的陈子昂 , 仍对朝廷满怀希望:皇帝(武则天)任用贤才 , 将这个国家带入辉煌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