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一片阳光诗歌( 八 )


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挺直腰的绿士兵,保护着“大自然”这座城堡 。
怪不得诗人常以松竹梅“岁寒三友”来表达孤傲的品格 。
在 众多树叶中,我最喜欢枫叶,一到秋天,它就脱去红衬衫,穿上红棉袄,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穿着华丽的衣裳,光彩照人,在众多树叶中脱颖而出 。
近看,火红的枫叶像一只只美丽的红蝴蝶在我身边飞舞,又像一面面小红旗为中国加油 。
远看,又是别有一番风景,枫叶像一团火,点燃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又像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胜利的旗帜 。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枫树叶又让我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傍晚的树叶在夕阳映衬下像一幅宁静优美的国画,让人顿生爱怜 秋之通话 秋,就像一位作家用他那带着微微伤感的笔调,娓娓道来的一部拥有悲惨的结局的童话 。
总是喜欢用蓝色来描述秋天,总是感觉这是一个带着忧郁的季节,就像 。
那一盆在窗台上搁置的,好久没有人注意却仍然固执地生长的兰草,还有在烈日下像往事一样在慢慢融化的掉的冰淇淋 。
不知道自己在固执什么,总是喜欢这么伤感的东西 。
不承认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只是喜欢从悲观的角度对待一件事情 。
我喜欢预测一件还未结束的事情,因而发现一件事情只要我从乐观的角度预测,往往会是悲观的结局;如果我预测的结果是不祥的,往往这件事会有美好的结局 。
所以我常常以悲观的角度去对待一件事,心中保留着一丝忽明忽暗的希望之光,像星星眨呀眨呀的 。
就像在秋的田野中漫步,偶尔见到一枝仍然嫩绿的小草 。
总是喜欢在秋的夜深人静时写作 。
点一支蜡烛,或是趴在透过月光的桌子上轻轻...
关于长征的故事有哪些?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 。
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
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
一、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
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 。
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
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 。
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 。
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
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 。
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 。
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