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伤春的名家赏析( 七 )


宋词作为新兴的合乐诗体 , 既可传诵于文士案头 , 又能流播于乐人歌喉 , 强化了它的娱乐性和传播力 , 拥有众多接受群体 。
宋是中国文明的第二次浪潮 。
不仅使神韵文明向绝对化发展 , 还使平民文化发展起来 。
戏艺 , 有滑稽剧、杂技、傀儡戏、皮影戏、说话、杂剧等等 。
其中杂技就有上百种 。
宋人小资情节严重 , 宋词中抒发的感情大多都是抒发那种浅斟低唱的闲情逸趣 。
宋词体现了宋朝稳定的政治局势、繁荣丰富优越的社会生活 。
娼妓业的兴盛起源于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 。
宋代的娱乐业则分得更明确 , 大致分为了“官妓”、“声妓”、“艺妓”、“商妓”四类 。
宋代的“妓”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妓” 。
大部分可以买艺不买身 。
她们大多数相当于现代的文艺工作者 。
她们一般都是才貌双全的 , 有的人对琴、棋、歌、诗、书、画、等有很深造诣的 , 有的可以称上是那个方面的艺术家了 。
“官妓”是最为人们仰慕 。
她们不只是相貌出众 , 还非常有才华的 。
她们品貌、学识、才智和艺术趣味都非常出众超群 。
现在的演员明星、或从事文艺工作的女人都难以比上她们 , 因为以前的红楼女子是从小培养、不断的熏陶出来的 , 而现在的一些演艺界女士 , 长得漂亮点只上两年学就有可能成为明星……可以说一个宋代的名妓 , 要比现代的女明星强不少 。
茶文化是在宋代时才达到艺术的境界 。
宋朝的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茶 , 而是茶饮料 。
有的要加糖 , 有的要加盐 , 要加各种作料的茶 。
这是有无数种喝法的茶饮料与茶文化 , 遗憾的是像宋朝大多数的工艺、文化一样没有遗留到现在 。
宋时已有各种花瓣茶流行叫卖 。
宋还有斗茶之风 。
蔡襄在《茶录》中介绍建安斗茶 , 特别推重当地所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 。
宋人用各种漂亮的、精致的瓷碗...
江西诗派,并说下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历史渊源北宋后期 , 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 , 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 , 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
宋徽宗时 , 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 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 , 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 , 合25人 。
认为这些诗人与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 。
诗派中并不都是江西人 。
后被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 。
稍后曾纮、曾思等人也被补入江西诗派 。
艺术风格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 , 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 , 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 。
在创作实践中 , 诗派“以故为新” , 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 , 自成一体 , 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
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 , 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
代表人物黄庭坚(1045-1105)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有很大影响 。
他的诗歌理论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 诸如诗歌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诗人论以及诗的境界、风格等都有所论及 。
但是主要还是诗歌创作论范畴 。
其宗主黄庭坚倡导求新求变 , 要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 自成一家 。
这种思想也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 。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 , 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
他主张多读前人作品 , 从中汲取艺术营养 , 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技巧 , 同时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而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 并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 。
他极力推崇杜甫 , 把晚期杜甫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