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月”的意象可以有哪些含义( 六 )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 , 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 不仅李煜 , 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 , 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 , 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 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 。
“淮水东边旧时月 , 夜深还过女墙来” , “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 , 在这里 , 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 , 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
3. 月的愁绪意象 。
在古诗词中 , 月还是情绪的 , 在自然界中 , 月明月阴 , 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
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
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 , 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 , 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 , 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 , 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 。
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 , 唐诗中还有“风鸣两岸叶 , 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 , 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在唐代诗人中 , 月作为愁绪的意象 , 构思巧妙 。
想象丰富 , 笔法空灵 , 抒情婉转 , 意趣含蕴 , 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
4. 月的情爱意象 。
月是情绪的 , “月上柳梢”的缠绕 , “晓风残月”的悲凉 , “月照高楼”的孤寂 , 情到深处 , 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 。
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 , 但是 , 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 。
5. 月的象征意象 , 明月在诗人笔下 , 虽也常表现为自然月的属性 , 但更多的时候却被赋予了丰富而深邃的象征意义 。
因此 , 明月被诗人高度人格化 , 赋予其以人的思想感情 。
也由此而反映出诗人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
古代诗词中月的象征意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
1. 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 。
古代 , 人们认为日为阳 , 故曰太阳;月为阴 , 故曰太阴 。
因此 , 人们常用月来形容女子容貌、体态与情操之美 , 如人们常说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 。
在《诗经·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 , 佼人僚兮 , 舒窈纠兮 , 劳心悄兮”的歌咏 , 以皎洁的月亮衬托女子的清纯与美丽 。
李白诗中月之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 。
如“眉目艳皎月 , 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 , 用比喻和夸张的笔法写女子的美丽无比;以月之玲珑 , 衬人之幽怨 , 从反处着笔 , 不落言筌 。
“衔杯映歌扇 , 似月云中见” (《相逢行》) , 既以月比人 , 又将人比月 。
写歌女用歌扇遮面的娇羞貌 , 恰似时而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 。
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 即恋情 , 略此不赘 。
2. 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
诗人远离家乡、亲人 , 常年漂泊在外 , 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 。
诗人深感“崖倾月难圆”(《安陆白兆山》) , 故“月华若夜雪 , 见此令人思”(《秋山寄卫慰》) , 因月而思念亲人和友人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作奇思妙想 , 请明月代自己去夜郎探望慰问朋友 , 传达自己对老友诚挚的关切之情 。
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
李白咏月诗的伟大 , 还在于他常把自己的这种个人之私情推而广之地来表现天下所有人的共同思想感情 , 特别是月下边地征夫的思家念远之情 , 如:“边月随弓影 , 胡剑拂霜花”(《塞下曲》其五) , “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