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制教育有关的诗( 四 )


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
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 。
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诗眼: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
(2)抓词语: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 。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
(3)抓诗句: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 。
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 。
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抓诗题: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 。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 。
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 。
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
四、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 。
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
与礼有关的诗词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
——唐代: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译文: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
——两汉:司马迁《孔子世家赞》 译文: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 。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
——唐代:杜甫《百忧集行》 译文: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
——唐代: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
——唐代: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译文:“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 。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
——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译文: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
——先秦:佚名《周颂·丰年》 译文: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
——唐代:杜甫《忆昔二首》 译文: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 。
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
——唐代: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译文: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
——唐代:王绩《赠程处士》 译文:礼乐拘禁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 。

【与法制教育有关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