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笔和铺垫的区别( 七 )


曹雪芹是用伏笔的高手《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在书中都有伏笔 。我们不妨来看看第五回中的判词 。第一首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那里就为第七十八回晴雯的死埋下了伏笔她的死因是毁谤为什么有人毁谤?是正因风流灵巧招人怨 。
再看下一首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又是一个伏笔 。这个伏笔和其它的判词不一样:其它都是一词一人这个是写的两个人即林黛玉和薛宝钗 。她们的结局都很凄凉 。。
伏笔的感觉像是提前隐藏一些与后文相关的信息但这个信息在后文的哪里出现就不得而知了 。但总之不会立刻出现 。例如《社戏》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田这就是伏笔为后文看戏归来偷豆吃埋下伏笔 。《项链》文中有三处为文末说项链是假的埋下了伏笔 。
使用伏笔应注意: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后文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
二、伏笔与铺垫的区别
1、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 。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使下文的情节不使读者感到疑惑以求前后呼应 。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
2、从形态上看为了到达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能够说是“显性”的;而伏笔呢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因而伏笔是“隐性”的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
3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
4、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述;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好处 。
决定一篇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决定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描述环境、陪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 。但我们不能简单的回答“用来作铺垫”而应具体地答出“为什么资料作铺垫” 。
精选阅读 三: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一、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在分析记叙性作品中经常会遇到伏笔和铺垫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区别开伏笔与铺垫呢我认为所谓伏笔就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能够明白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能够明白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资料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