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碑林的诗句

《大唐中兴颂》占据了碑林大部分壁面 。《金石萃编》称“碑高丈二尺五寸,宽丈二尺七寸”③,高宽都在450厘米左右 。左行直书,21行,满行20字,不计题名款署,序颂共有263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 。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 。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 。上皇还京师 。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 。若令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 。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 。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 。天将昌唐,繄睨我皇,匹马北方 。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 。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 。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 。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 。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 。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 。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 。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 。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 。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 。可磨可镌,刋此颂焉,于千万年 。”就在安史之乱基本结束的这年,历经离乱之苦的元结感到“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乘兴写下了这篇颂文,所谓“歌颂大业,刻之金石”是也 。作为亲身经历战乱,曾经领军平叛的元结,理所当然地对战乱平息表达了欢欣鼓舞之情 。碑文后署“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撰,大历六年(771年)夏六月刻”,从撰文到刻碑,过去了整整十年光阴,只是这时的元结似乎不再像当年那样激动了,刻碑前夕所增的颂文末尾六句稍显勉强,“末篇三章颇辞费,笔力未能复铿锵” 。
写大雁塔的诗词
1、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高适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 登临骇孤高,披佛欣大壮 。
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 。
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 。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 。
2、咏雁塔 邹仲民 七层兀突接苍穷,廿八门开面面风 。
雁堕塔耸平地起,人惊语在半天中 。
歌残禁苑池凝碧,目送龙川夕带红 。
绝顶登临宜四眺,古城景色物阜隆 。
3、登大雁塔 傅知群 气象庄严瑞霭蒸,细从塔影认唐僧 。
事功每自艰难著,留得精神岂七层 。
4、咏大雁塔 朱修 僧归万里尘,塔耸沐慈恩 。
庄穆临风雪,华雄见魄神 。
藏经施普渡,化雨润乾坤 。
大雁来传讯,莲花落地馨 。
5、登大雁塔 李敷仁 尘嚣和平路,且留大雁塔 。
盛唐千载事,中印两国华 。
6、“文革”中潜登大雁塔 霍松林 打砸狂飊势日增,凌霄雁塔尚峻嶒 。
幽囚未觉精神减,放眼须攀最高层 。
7、春游大雁塔 霍松林 一 争拜慈恩古佛慈,五州车马日奔驰 。
仿唐宫殿连云起,可似开元极盛时? 二 开放潮催改革潮,长安新貌画难描 。
雄楼巨厦摩银汉,揽胜休夸雁塔高 。
8、雁塔 曹冷泉 雁塔巍然耸碧霄,沧桑几度忆前朝 。
而今风景迥非昔,处处红楼竟比高 。
9、水调歌头·登西安大雁塔 王璞 大雁凌云起,突兀接苍穹 。
巍然直指霄汉,伟岸势尤雄 。
乘兴登临远眺,千里清秋无际,照眼彩霞红 。
不觉随飞鸟,飘举入晴空 。
山陵小,郊原阔,郁葱葱 。
拔地层楼栉比,瑰丽胜琼宫 。
周秦徒有陈迹,汉唐俱成故事,谈笑数遗风 。
今日长安市,旧貌换新容 。
10、满江红 大雁塔 李潜修 雁塔嵯峨,经千古,巍然矗直 。
唐以后,几经丧乱,至今完璧 。
褚遂良题碑尚在,白居易选诗多佚 。
登临处,回首望长安,今非昔 。
工农起,天下一;红旗举,乾坤赤,看人民作主,显回天力 。

【有关碑林的诗句】

学府新兴人物盛,高楼广厦如林立 。
三中后,旧貌换新颜,谁能识 。
扩展资料:雁塔诗会”曾是大雁塔最辉煌的一页历史 。
千百年来,登临大雁塔,赋诗抒怀的诗人多达数百人,留下诸多诗作 。
“雁塔诗会”之所以在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篇章,首先有皇帝和朝廷官员的参与和推动 。
每年九月九重阳节,皇帝都要亲临慈恩寺登高远眺,吟诗作赋 。
学士们则纷纷唱和,曾被编辑为四十卷诗集,广为传诵,雁塔诗会一时蔚然成风 。
天宝十一年(752年)秋,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今大雁塔六层悬挂有这些诗会佳作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雁塔...
中国诗词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