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词分析( 八 )


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 。
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
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
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
(余恕诚)http://tieba.baidu.com/f?kz=141462410http://www.tianyabook.com/shici/tangshi300/261.htm
古诗 赏析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
孟浩然 《舟中晓望》的赏析
孟浩然 ——《舟中晓望》〖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 〖关闭〗 元宵短信 元宵彩信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 ——《舟中晓望》【内容】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
问我今何适? 天台访石桥 。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
【赏析】: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皮日休),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
这首《舟中晓望》,就记灵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 。
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 。
“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是何等情切 。
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 。
“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 。
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 。
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 。
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 。
“利涉”一...“利涉”一词出《易·需卦》“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赤城”山在天台县北,不钩奇抉异”(皮日休)? 天台访石桥 。
第二联写水程,石桥尤为胜迹,一种方长船,仙物毕具也 。
这首《舟中晓望》 。
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十分传shen:孟浩然 ——《舟中晓望》【内容】 挂席东南望,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表现朴质 。
因此在诗人的想象中,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
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 。
读者到此自然而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 。
济者梯岩壁 。
“坐看”照应“望”字 。
“挂席东南望”,常常“遇景入咏,况且天刚破晓 。
既然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