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PK金庸:谁的诗词水平更胜一筹

梁羽生、金庸、古龙被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50年前后在香港《新晚报》工作期间,发生了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相约在澳门立擂比武的大事件 。梁羽生趁势写出了他的第一本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 。从此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他本人也被推崇为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 。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笔耕不辍,一生创作了33部武侠佳作,其中以《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最为有名 。而金庸从195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鹿鼎记》结稿,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 。代表作有《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 。
梁羽生和金庸都是典型的才子型作家,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尽情挥洒着他们的文学才华,而大量创作、运用古典诗词正是他们显示才华的理想平台,因此,在他们的作品里,都有数量颇多且质量上乘的诗词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例子,粗略比较一下梁羽生和金庸的诗词创作,究竟谁更胜一筹 。
我们先来看一下金庸的诗词: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射雕英雄传》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 。――《倚天屠龙记》
第一首诗视野开阔,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描写了茫茫的原野上由于连年战争导致田园荒芜的苍凉画面 。遣词造句虽然信手拈来但毫无破绽,表现了扎实的古诗文功底 。
第二首词大致是说人们都喜欢在寒食时节梨花开放的时候春游,当地的白锦花不仅香气四溢,而且远远望去,想雪一样白 。除了“浩荡”一词稍显粗糙外,其他词都能通达其意,形神兼备 。
我们再来看梁羽生的诗词:
吴钩划处山河碎,剑底风云变幻多――《萍踪侠影录》
四海之内皆朋友,千金散尽还复来――《萍踪侠影录》
数英雄儿女,俯仰古今愁,难消受灯昏罗帐,昙花一现恨难休――《七剑下天山》
这几句诗词形式工整对仗,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底蕴 。但美中不足的是,作者过分注重诗词的形式美而忽略了充实的内容 。第一句内容的衔接上有些牵强 。第二句则近乎为俗语,而“千金散尽还复来”则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诗句,并非自己的创作 。第三句就基本解释不通了 。所以尽管形式华丽,对仗工整,但却算不得好诗词 。
梁羽生说:开武侠先河者,梁羽生也;发扬光大者,金庸也 。诚如斯言!个人觉得金庸的诗词在内容上超过梁羽生,而梁羽生则在形式的工整度上略有优势 。

如何评价郑西坡的诗歌水平
郑西坡写的都为现代诗 。
有一点水平,像当于一个爱写诗的高中生的水平,和省级,国家级,知名级现在诗人比,还差许多 。
比如海子,比如汪国真,北岛,诈之林,舒婷,这都为杰出现代诗人 。
郑西坡写的诗只和我其本在一个水平级 。
我通常三分钟都能写个现在诗 。
只要有主题,可以随便写 。
梁羽生PK金庸:谁的诗词水平更胜一筹

梁羽生写了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他如何谈他们两人在风格和人物塑...
金庸梁羽生合论 近十年来港台东南亚各地武侠小说大兴,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
他们的小说在写作手法、内容意境上都颇有推陈出新之处,一般人称之为“新派武侠小说”(包括受他们影响的诸家作品) 。
香港报纸常简称为“新派武侠” 。
而金、梁二人,直到现在为止,盛名未衰,是公众所熟悉、所承认的“新派武侠两大名家” 。
金庸曾在报纸撰文,认为“新派”未必胜于“旧派”,似不愿以“新派作家”自居,这或许是他的自谦,他这论点我也大致同意 。
论到“艺术水平”,新派武侠小说未必胜得过唐人的武侠传奇,甚至也未必超得过近代的白羽、还珠 。
不过他们的小说既然确是有与前人不同的“新”处,而又为公众所接受、所承认,则“新派武侠名家”这顶帽子,也就不是我给他们硬加上去的了 。
“艺术水平”是一回事,能否普遍适合读者又是一回事 。
不论任何立场的文学评论都有一句常用的话:“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 。
”港台等地新派武侠小说之流行,自是与当地社会风气、读者心理(喜欢刺激)、接受水平等等有关,原因复杂,且是题外之话,这里不论 。
唐宋传奇,今日读者怕只有少数人能够欣赏,白羽、还珠二三十年前红极一时,但时至今日,对海外读者而言,也未必能与金、梁争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