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PK金庸:谁的诗词水平更胜一筹( 四 )


如何评价华罗庚的诗词水平
唐代诗人卢纶的诗《塞下曲》中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了此诗,认为大雪纷飞之时不可能看见大雁的踪影,于是写道:“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他在质疑之后未停止思考,并询问了有关学者 。
原来,塞外气候变化莫测,经常在阴历八九月和三四月下大雪 。
比如2003年十月一日正是中秋节,而燕山北麓大雪纷纷扬扬,化了一天尚未化透,大地白茫茫一片 。
而这时正是北雁南归的季节 。
到了晚上,群雁都憩息在草丛里,间或有掉队的孤雁在空中飞过,常发出寻伴的嘹亮叫声 。
这时夜黑,人们看不见雁飞,却能听到雁鸣 。
至此,华罗庚才明白卢纶没有错,原来是自己因为观察体验不够,才有了错误的判断 。
这件事告诉人们,很多事要想真正弄得十分明了,光人凭主观推测是不行的,必须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方能正确把握 。
像华罗庚这样著名的数学家都能够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件不起眼的事,勇于承认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一般人就更应该如此了 。
金庸PK梁羽生谁更胜一筹?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个人感觉论文学功底,他并不输给金庸,但文风、创作思路,金庸更贴近我们这个时代,二人有如瑜亮,他与金庸生在同一个时代,对他个人来讲,确实有点悲哀,说到创作思路,感觉金庸写书,是一种大思路,这种眼界是和文学素养本身关系不大的,是人的另一种境界,或者可能这种素质对于文学创作来讲,比文笔更加重要,所以,金庸的才能更全面一些,综合素质更高,如果只看文学水平,会感觉梁羽生生不逢时,当然这样比,对金庸又是不公平的,就象是二人比武,公平的方式应当是,比拳脚,还得比兵器,弓马骑射每一个都要比,如果只比一样,赢的不光彩,输的也不甘心 。
金庸才如大海,胸中包罗万象,他的武侠文学可以看见西洋文学的影子,金老可以说的是融合个了多种文化 。
梁羽生家族世代书香,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他的武侠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这是中国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
可以说,金梁二人各有千秋,各有各自的一段武侠梦 。
金庸是容百家于一炉的,包罗万象!金庸是武林盟主,...
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水平如何提高?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 。
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