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士人 仕人( 二 )


正因为对家庭最后的大责任尽到了,一身轻松,才能和弟弟共勉,“不叹乡国远,不嫌官禄微 。
”白居易于国,于家,于文化的责任成绩单是相当不俗的,无疑他是唐代文豪中少有的幸运者 。
可在宋代,白居易这样的幸运者屡见不鲜 。
“诗人多薄命”在宋代基本是不成立的,原因无他,宋代总体上政治清明、经济富足、文化繁荣、社会安定,文豪们所受的人生苦难自然比唐代前辈少得多 。
不怎么喜欢看仕途不顺的人写的诗词
《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行路难》(昭王白骨萦蔓草,何人更扫黄金台)、《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仕途不顺对诗词内容的影响
仕途不顺对诗词内容的影响太笼统了,你可以用具体的诗人,来说明仕途不顺对诗词内容的影响,杜甫的诗词就很说明问题 。
杜甫可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游历期2困守长安期3陷贼与为官期4漂泊西南期 。
按你的需要,只要了解一下第一期和第二期就对比出来了 。
读书游历期的杜甫还是一个英姿勃发,非常有抱负的青年 。
这在他《壮游》中可以看到 。
他还称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游历和涉猎就是生活的内容,写了一些这方面的诗歌,比如有名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还有一些这样有气势的,意气风发的诗 。
困守长安期,当时唐朝已经衰落,统治阶级日益腐朽 。
杜甫做官,做大官的理想也渺茫了 。
当杜甫应诏失败以后,不要说政治抱负,就连生活都成问题 。
杜甫的诗歌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更多的关注抒写下层人民和自己落魄的生活 。
如《兵车行》《丽人行》《奉赠韦左丞丈》 。
深入现实,接近人民,认识当时政治的罪恶本质,是第一期没有,也不可能有的 。
当然你还可以把后三期结合起来比较 。
大概给你说一下吧,一个一个字的输太难了 。
杜甫是诗圣,资料很多,想找他的诗也容易 。
你按我给你说的这个意思发挥就行了 。
...
祝兄长仕途辉煌古诗词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赏析】: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
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 。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
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 。
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
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 。
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
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 。
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 。
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
”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 。
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
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 。
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 。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
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 。
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
”(《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