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鉴赏, 要求800字左右( 二 )
”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携家眷从秦州同谷转徙成都时,途经此地,他惊叹于地势之险要,联想到由藩镇强大造成的安史之乱,意识到剑南之地容易被军阀负险自固、割据称雄,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
这首诗的开始八句,突兀而起,描写了作者初见剑门山那种惊愕的神态 。
【杜甫诗歌鉴赏, 要求800字左右】
如此奇险、雄壮的大山,真是地造天设啊!山山相连环绕西南,山上的石头犄角都指向北方 。两崖高耸,仿佛墙壁,砌垒之状,宛如城郭 。
只要有一个人怒而据守,即使百万人也莫敢近前!这些生动的描写,一方面是采用赋的手法,直接描绘山势的雄奇、险要和壮伟,展现了壮阔宏大的气势,十分形象,使人如临其境 。
杨伦说:“宋祁知成都至此,咏杜诗首四句,叹伏,以为实录 。
”(《杜诗镜铨》)诗中用“险”字、“壮”字来形容剑门,全篇都从这二字生发开去 。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诗中采用了赋中有兴的手法,寄寓了深刻的政治思想 。
尤其是“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二句,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
”浦起龙《读杜心解》说:“俱以地险易动立论”,“抱西南,见曲为彼护;角北向,见显与我敌 。
末欲铲叠嶂之根 。
”诗人从险峻的山势中,已经清醒意识到,这样险要的地理环境,容易被野心家所利用,随时都有脱离中央王朝,地方割据的危险 。
“石角”,表面是写山,其实是象征那些居心叵测的地方军阀 。
在具体描写的基础上,作者针对时事,抒发议论 。
诗人先写当前朝廷剥削百姓,珠玉等物日往中原,故蜀民穷困,以至岷山、峨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 。
其中“走”字系由《韩诗外传》中化用而来,卷六云:“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同由)主君好之也 。
”这就委婉曲折地指出了唐王朝对四川人民的苛敛和搜刮,从而揭示了天下致敌之由 。
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又从历史的角度抒发议论 。
回想上古时代,四川未通中原,那时人们不分彼此,连鸡犬也是随便放的 。
而夏商周之后,虽对远方实行怀柔政策,但其设官受贡,开了后世苛捐猛征之先,并且对跋扈之徒也逐渐失去了控制,致使地方军阀高视阔步,称王称霸,彼此互不相让,厮杀得难解难分 。
这些议论,句句是说历史,而句句又联系着现实 。
最后四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发动战争,割据祖国之人的强烈愤怒,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
我要谴责天公,真想铲平这重山叠嶂;想到割据一方的事将来会不时发生,我不禁临风惆怅、沉默无言了!这最后四句十分重要,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
“罪真宰”、“铲叠嶂”云云,与篇首对险、壮的极力描写,遥相呼应,使上面的描写落到实处;“恐此复偶然”,又是对“并吞”、“割据”等议论的总结,并进一步表达了对今后形势的忧虑 。
陈贻焮先生说:“诗人所虑者有二:一,剑门天险,利于军阀扼险割据,古已有之,今亦难保无虞;二,天府之国,物产丰富,若诛求太过,难免结怨生乱 。
这也就是这首诗的主旨 。
”(《杜甫评传》中卷)这深深的忧虑,使得全诗的结尾显得更为沉郁有力 。
然而,作者在最后一句,却又有意宕开一笔,“临风默惆怅”,生动地画出了诗人欲言难言的形象,隐隐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给人以悠然意远之感 。
诗歌突兀而起,经中间的转折变化,到最后的稍稍宕开,全诗象狂澜陡涨,腾挪跌宕百姓流转,把作者心潮变化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领悟到雄奇阔大、苍茫浩远的诗意 。
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此诗:“以议论为韵言,至少陵而极,少陵至此等诗而极,笔力雄肆,直欲驾《剑阁铭》而上之 。
”杜甫在诗中议论,是开了宋人的以议论为诗先河,但杜甫的诗中议论也不同于一般宋诗 。
一方面,诗人的议论与景物和人事的描写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议论建立在生动的形象之上,自然生发 。
另一方面,作者在议论中融注着自己的激情,语语扣动读者的心弦,因此毫不枯燥 。
再一方面,作者的议论处处针对着现实社会,因此毫不空泛 。
求 杜甫的诗集赏析中学生作文 800字
【登高】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诗歌·让花儿开得更加美丽 等
- 诗歌朗诵比赛策划书怎么写?
- 桨声灯影新秦淮导游词鉴赏写法怎么样?
- 存殁口号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怎么写?
- 高考满分作文怎么写?
- 六一儿童节经典诗歌怎么写?
- 冰心的简短的诗歌怎么写?
- 儿童节主持词如何写?
- 青春诗词|十首关于青春的诗歌,以青春为主题赞美歌颂青春的诗词
- 感恩诗词|十首感恩诗歌赏析,以感恩为主题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