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用一句话概括短文内容( 三 )


有一天晚上黄庭坚与苏东坡饭后闲步但见暮蔼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和悠扬悦耳 。
于是出对道 晓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
苏东坡稍加思索便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
上下句均妙在以曲牌名《满江红》、《普天乐》入对甚为自然 。
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 。
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 。
”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倒也吓了一跳 。
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 。
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 。
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 。
他立即对道 四诗风雅颂 。
这下联对得真妙 。
以“四”对“三”十分妥贴 。
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 。
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 。
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 。
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
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均为当时的著名才子、才女 。
某年中秋夜兄妹二人在花园饮酒赏月 。
下洒菜中有一碟切开的咸鸭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一上联要哥哥对下联 剖开舟两叶内藏黄金白玉 。
此联用词形象典雅有一定难度 。
因一时无恰当物品可对苏东坡一时为难 。
此时正巧侍女端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剖开一个下联应手而得 打破罐一只中藏玛瑙珍珠 。
兄妹正笑谈间一侍女在一旁手持一只玉笛吹奏乐曲助兴 。
于是苏东坡出一上联要小妹对下联 “水仙子”鬓挥“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东坡话声未落一侍女怕打扰兄妹的雅兴迈着细碎小步拿来一件夹衣给小妹披上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虞美人”脚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
兄妹二人用拟人手法各嵌入三个词牌名手法精妙风格曲雅 。
相传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士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
第一句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 。
东坡虽是妙才但这上联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 。
不过后人已代苏东坡对了出来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
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
原来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地名半塘 。
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住了 。
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对云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
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古名铁瓮域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的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 。
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 。
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 。
苏东坡被眨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借助讲学以排遣心头郁闷慕名而来考络绎不绝黄州简直成了学子文士荟萃之地于是他的名声日响 。
不知怎的却惊动了朝廷便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 。
经过一番密访没发现苏东坡有什么越轨之处但考官并不甘心想方设法要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 。
一天清早他对东按说“苏学士名杨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 。
”东被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 。
考官与东坡并肩坐在台上学生一字横坐在台下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考官心想要当众出苏氏的丑只有钻冷门 。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不考别的只要你们对一副对子 。
我出上联你们对下联 。
”于是指着外面的宝塔说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
果然不出考官所料这些学生以为要考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没想到要对对子完全没做思想准备十分紧张越紧张越不会越不会越感到对不起老师一个个大汗淋漓满面羞渐 。
考官见状大为得意指着第一个学生问“你会对吗?”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开口低着头伸出手摇了两摇 。
考官又指着第二个学生“你呢?”那个学生 也同样把手摇了两摇 。
考官一直问到最后一个结果都—样 。
这时他再也不想掩饰幸灾乐祸的心情直视着东坡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还没等他说完东坡忙说“这样简单的试题如何能考住他们?” “那怎么他仍都对不出来呢?” “他们都对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