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用一句话概括短文内容( 七 )


再说,用“敲”字更能村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
第三段:剩下的段意,1:贾岛未见友人,题诗留与友人家2:斟酌推,敲,误撞韩愈 。
韩愈为他解迷惑3:故事的影响
诗词,诗歌片段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半床明月,一枕清风
如何将诗句运用到作文中
在描写景物时可以用;在抒发感叹时可以用;在总结文章中心思想时可以用 。
托物言志{借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借物喻人{借某种事物来赞美一些人} 。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多读多记,理解意思,才能不落不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种地步 。
例如一篇网上的作文:北方 。
冬日 。
弦月 。
霓虹 。
第一场雪开始飘散 。
一个人坐在一帘雪雾的背后,听雪落的声音 。
飘坠的枯叶很快被积雪掩盖,如同一粒微尘瞬间消失,随同我的记忆,一起沉沦 。
似乎每一年的冬天都是这样度过,蜷缩在自己温暖的小屋,点一盏袅袅的灯,听着音乐,啜着热气腾腾的茶,读着喜欢的书,看着窗外滑过的风霜雨雪,一年一年,周而复始 。
我愿就这样栖息在自己的城堡中,静静地看岁月年华,如水流逝 。
不知岁月的痕迹,是否已挂上了我的脸,是否已刻在了我的心头 。
我知道终有一天,我的眼睛不再如雪花般清澈 。
多年后的一场大雪,是否会记取当年那个雪幕后的女子,曾经的过往,如雪的心事 。
抬眼望路上的行人,个个脚步匆匆 。
冬至还未到,此刻的寒冷尚不算刺骨,想必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路上,看那些将落未落的残叶飘摇欲坠,会感到稍许的凄凉,会顿觉家的温暖,会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 。
又想起了那句古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想到这,便不由得想笑,不是笑别人,而是自己 。
终日坐在屋中胡思乱想,真实与虚幻已模糊得分辨不清,许多情景明明从未经历过,也永难实现,却又不可名状地熟悉与惊悸 。
仿若心中生出了翅膀,穿越时空,飘飘荡荡,替我飞过了一程又一程 。
原来想象也可以如此真实,也可以如此荒唐 。
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把情感收藏起来,让回忆留下空白,忘了曾经拥有的过去,永远永远不再说爱……喜欢这些淳淳的老歌,只言片语便解尽所有的忧愁 。
当年飘渺的诺言,能实现的会有几句?不得而知,也无力证明 。
只是知道它再也带不来丝毫的兴奋或是晕眩,便如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美丽属于她只有一瞬,狂风吹散,繁华落幕,一切归于空无 。
月色雪影摇窗而入,洒在窗畔桌前,洒上我的额头,沁润我的灵魂 。
指尖再度飞舞,倾诉她的寂寞 。
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只是这样的游戏规则无常,这样的梦,看得到彼岸,却无法泅渡 。
这场戏很精彩,该上演的时候上演,该落幕的时候落幕 。
这场游戏很无奈,从清晰到模糊,从春花到秋露 。
如风一缕,雪一幕,随意沉浮,不知方向如何,不知终点何处 。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匆匆》让我叹息不已,原来一切注定匆匆,穷我一生,也无法追逐 。
诗,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 。
她有着耐人寻味又绮丽独特的风格——诗的洒脱,诗的含蓄,诗的飘逸,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婉约……诗是文学的精华,是生活的缩影 。
诗言志 。
因诗本身 重在反映诗人的品格、志向,则诗的品位更取决于诗所言志的价值 。
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陆游的《书愤》,或是反映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心情,或表达作者重新立誓报国的情感 。
无怪乎朱自清先生誉“诗言志”为我们诗坛“开山的纲领” 。
诗缘情而绮靡,诗常寄深情于诗境,正所谓“诗以情为主,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
无论是杜甫的《登高》还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前者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后者表明了诗人开风气之先的乐观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