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 五 )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
首先要大胆地放 。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 。
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
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 。
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诗眼: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
(2)抓词语: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 。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

【古诗教学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

(3)抓诗句: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 。
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 。
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抓诗题: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 。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 。
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 。
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
四、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 。
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
古诗教学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
古诗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 。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
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那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
一 . 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新课标规定:“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诵读古典诗词,得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说过:“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 。
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 。
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 。
”由此可见,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 。
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多“读”的原则 。
例如诵读《牧童》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我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师: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看见了吗??生:看见了 。
...!师:什么样子??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
师: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