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诗歌有关于爱的( 四 )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
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 。
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语文文学名词)
对联的格式
格式: 1、两联字数不限,但必须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两联的意义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相似、相近、相反,但不能重复 。
扩展资料: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
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
”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 。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
3、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
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
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 。
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
4、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参考资料:对联-百度百科...
剪纸的传统故事
剪纸的传统故事: 1、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据说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 。
那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少雨,纸张不易霉烂,小编猜想,这或许也是在新疆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
2、到了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大发展,那时候的人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他工艺方面,并且还有利用剪纸招魂的风俗流行 。
在现代考古挖掘出多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即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画面构图完整,表达出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
扩展资料: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剪纸...
西方人过圣诞节有什么独特的传统习俗?
圣诞,英文是CHRISTMAS,美国韦氏辞典,认为这个字是由CHRIST+MASS合成的,其意义是“基督祭典”,而英国牛津辞典亦做相同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