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谢灵运"是怎么死的( 七 )


”(朱熹语)“如风吹水,自成文理 。
”(黄彻引东坡语)陶渊明虽被称为田园诗人,但陶诗里写景的句子并不多 。
陶集中称得上是山水诗的只有一首《游斜川》 。
乔亿说:“陶公尝往来庐山,集中无庐山诗 。
古人胸中无感触时,虽遇胜景,不苟作如此 。
”③陶诗是写心,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
他根本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以及形似与神似 。
这种情况到谢灵运遂发生了变化 。
在谢诗里,山姿水态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穷貌极物成为主要的艺术追求 。
陶诗里互相交融的情景,在谢诗里割裂了 。
谢灵运着力地勾勒描绘,想把山水四时、朝昏、阴晴的变化一一地再现出来,达到巧似的地步 。
他不满足于陶诗那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他要分解,把景物分解成一个又一个镜头显示给读者 。
且看下列诗句,是何等费力地在摹写物象: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
(《过始宁墅》) 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
(《晚出西射堂》) 时雨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
(《游南亭》)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
(《登江中孤屿》)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谢灵运讲究炼字,喜用骈句,注意色彩的对比和构图的和谐 。
“白云抱幽石”的“抱”字,“绿筱媚清涟”的“媚”字,“远峰隐半规”的“隐”字,“林壑敛暝色”的“敛”字,这些动词都是锤炼而成,决非脱口而出 。
以“洲萦”对“岩峭”,以“夕曛”对“晓霜”,以“空水”对“云日”,以“云霞”对“林壑”,也处处显示了谢灵运的匠心 。
《南史·颜延之传》载:“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
’”受这段话的影响,后人常以“自然”二字评论谢诗,细细想来是不够恰切的 。
所谓“自然”,只是相对于颜延之而言,决不能概括谢诗的风格 。
真正当得起“自然”二字的是陶渊明,而不是谢灵运 。
方东树说:“陶公不烦绳削,谢则全由绳削,一天事,一人功也 。
”④是很有见地的 。

【古代诗人"谢灵运"是怎么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