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鉴赏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然而,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 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 。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 。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 。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 。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呼应了开头 。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 。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 。诗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 。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 。瞬间便是永恒 。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
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诗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 。每节各描写一个景物一个意境,而节与节之间是相互联系,上承下启的 。以第二、第三节为例 。第二节中,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层进深化情感 。第三节则承第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水底的清荇” 。可见句子之间、诗节之间的环环相扣 。诗人非常重视诗行本身的美感作用 。他的诗作很考究诗歌的外形整齐 。这样的整齐偏重于诗的整体排列顺序的整齐规划,至于诗行长短并不做呆板限制 。这首诗使用 式的诗形,而诗句有长有短,诗的整体错落有致而并不单调死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诗的参差错落的图案美及严谨稳定中内含变化的和谐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