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文学地位以及影响( 三 )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 。
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
曲韵 - 概念:曲子的韵律,也就是曲子的押韵,就是指曲子的韵脚 。
关于古诗词的知识,丰富一点
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 。
我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 艺”:风(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 。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汉语言文学要背古诗文么
文学文本构成的第一个层面是语言层,它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即一系列呈线性组合的词句 。
语言层包括语音和语义两部分 。
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语言通过“能指”即自身的特点,给读者以审美的感受;这在诗歌语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
对于文学文本特别是诗歌而言,语音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
文学文本的语义表达基于内涵的丰富性、信息的综合化和体验个性化的要求,往往会借助各种修辞手段,有意违反已有的语言成规,以期使表意行为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创造行为 。
文学语言因此具有多义朦胧、含蓄蕴藉的特性 。
文学语言的这种语义特征,可以从文学文本所处的特殊语境入手加以把握 。
文学文本的语境得以建立的前提条件常常是与日常语境相脱离,这一特点为读者创造性的参与提供了条件,使读者的想象力有了更为开阔的空间 。
文学文本结构的第二个层面是现象层 。
有无现象层是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根据之一 。
文学文本主要是由形象系统构成的 。
在文学文本的构成中,现象层居于核心地位,它既是语言层的所指,又是意蕴层的载体 。
现象层的这个特点也成为判断文学文本审美价值的重要根据:文学文本不仅要有生动感人的形象或意象,而且这个形象体系还应有丰富幽深的审美蕴涵 。
具体来说,在抒情类文学文本中,现象层主要体现为连贯流动的情感对应物;在叙事类文学文本中,现象层体现为行动的人物、发展的情节和变换的环境 。
构成叙事文本现象层的形象体系同样是虚构和想象的产物,和抒情文本的现象层一样容含着某种意蕴 。
意蕴层即文学文本的“蕴涵意指” 。
文学文本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它所蕴涵和显示的审美意味 。
意蕴层是文学文本构成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意蕴是否丰富、深厚,直接影响着文学文本的审美价值;意蕴是文学文本的灵魂所在 。
文学文本的意蕴不能脱离文学形象即文本的现象层面而单独存在,形象与意蕴的关系是融合统一的关系 。
文学文本的意蕴即蕴涵于文本现象层的意义,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 。
文学文本是一个由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所构成的、有深度的统一体,上一层次是下一层次的形式化显现,而下一层次则给上一层次提供了存在的内容和依据 。
其中,现象层具有中介连接的作用,文学形象在与文学语言和文学意蕴的双重关系中体现了文学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
古诗与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一般情况下指唐朝宋初的文学,古诗词则泛泛地概括这两个朝代的文学名称 诗与词是不一样的,是有很大区别的 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
诗 。
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