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诗的资料( 三 )


与王维齐名的诗人是孟浩然,原籍襄阳(在今湖北省),常被称为孟襄阳,据说他曾在张九龄官署偶然遇到唐玄宗 。玄宗知道他的诗名,命他朗诵诗作 。他诵读了《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弃”(我缺乏才能,所以圣明的君主不用我)一句,玄宗听了大不高兴,说:“是你不求当官,不是我不让你当官,你怎么能怪我!”后来他考进士没被录取,也没正式做官,长期漫游和隐居,以山水诗闻名于世 。他的《过故人庄》一诗流传最广: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老朋友杀鸡做饭,请他到村中作客 。近看,茂密的绿树严严地围住村庄;远望,青翠的山峦向远方延伸开去 。打开轩窗,可见到堆着谷物的场院和青青的菜园;端着酒杯兴致勃勃地聊起桑麻的长势和收获 。在这样天然图画中与好友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该是多么快乐和惬意!酒后,朋友间仍恋恋不舍,约定九九重阳节再来欢聚,痛饮美酒,醉赏菊花 。
储光羲也是一位失意的隐士,他的《钓鱼湾》写了隐居的情趣: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绿荫蔽天,落花飘地,清潭见底,荷动鱼散,渔翁之意不在鱼,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 。日暮罢钓系船,在绿杨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来相见,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就等于神仙了吗?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也不会没有困扰和烦恼,然而作诗时要暂时抛开它,抓住某一美好的场景和情绪,尽情发挥和渲染,诗人满足了创作欲,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这就叫作诗 。
[编辑本段]
【边塞战争诗】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 。著名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有代表性: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中的“走马川”、“轮台”、“金山”、“车师”都是常见的北方或西域地名,这里用来做地名的代号,并非实指,所以读诗时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诗意诗情 。这首诗一开始,就大笔淋漓地描绘出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 。匈奴(代表强悍的北方民族)来犯,狼烟四起;将军带兵奔赴战场迎敌 。夜行军兵器互相碰撞,尽管寒风如刀,落雪的五花马背上依然热汗蒸腾,很快又结成冰凌 。在帐幕里起草讨敌的檄文(战书),还未等写完,砚台里的墨水已冻成冰块 。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军队,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交战;那我们就在车师的西门等待胜利凯旋的捷报吧!诗中表现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正是盛唐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 。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了望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 。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 。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艰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地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 。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 。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 。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 。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