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五 )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 。从宋代开始民间即流行一种专在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汉明帝永平年间 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先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期望“钻灯脚生卵葩” 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给未婚男女相识带给了一个机会古代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时却能够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能够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也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
元宵团圆节东亚同庆贺
元宵节是东亚地区通用的节日其具体状况和习俗因各地文化不同而略有差异但也有一些习俗是各地相通的 。除了中国不同地区皆常见的挂灯笼、闹花灯外还有其它一些与灯、火相关的习俗 。中国西南地区流行点燃篝火朝鲜半岛流行烧月屋、鼠火戏日本很多地区会举行一种称为左义长的火祭 。闽南、广东、台湾等地在元宵节前后祝贺添丁的开灯仪式也有些地区在元宵节前由娘家送花灯给新嫁的女儿或亲友送给不育之家祈求添丁 。也有不少地区有放天灯 也称孔明灯祈求平安的习俗 。
作为元宵习俗的最初发源地中国的元宵活动发展历史最悠久 。主要有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等 。一些地区会有大型的花灯会青年男女会出外赏灯也是结识的机会因此有“中国情人节”之称 。在台湾元宵节又称“元宵暝”为上元节夜里的“迎鼓仔灯”活动 。在早期有未婚女性在元宵节夜里以偷葱来讨个结婚吉兆的说法 。俗语说:“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 台语发音 。即使在日治时代同与日本人过西历元宵节时民间仍自行过农历元宵节因此当时日本总督府特许在艋舺龙山寺办灯会延伸至今龙山寺仍保有躜灯脚的信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