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次北固山下(唐 , 王湾)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钱塘湖春行(唐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古代诗歌四首
上册15是5首《观沧海》——曹操 ,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路转溪桥忽见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初一语文题《古代诗歌四首》
1.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积雪已慢慢融化 , 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 , 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 , 江面因之愈发宽广 , 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 , 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
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 , 才有这“风正一帆悬” , 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
如果我身处其境会感觉心情开阔 , 有一种干什么都有信心的感受 。
2.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 , 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
“初平” , 写春水初生 , 略与堤平 。
“云脚低” , 写白云低垂 , 与湖水相连 , 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
颔联:写莺燕 , 是诗人所见 。
莺是春的歌手 , 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 已开始衔泥筑巢 , 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
颈联:写花草 , 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 , 看花的时间长了 , 眼前一片姹紫嫣红 , 使人目不暇接 , 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
尾联:直抒胸臆 ,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
“行不足” , 是因为看不足 ,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
3.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 , 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 , 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 , 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 , 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 , 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
一种悲凉思乡之情贯穿其中 。
古代诗歌4首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 如《观沧海》 。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 , 《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
律诗 , 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 , 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 , 八句可分为四联 , 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 , 是两对对偶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