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吊脚楼的诗句

1.《演教寺吊楼居朱漕》
年代: 宋 作者: 乐雷发
罗带江头蜕绣衣 , 人归香草谢家池 。
只今玉树埋何处 , 惆怅僧房认得诗 。
2.《袷乡回吊楼》
年代: 隋 作者: 佚名
乡于宗桃 , 维圣于之孝 。
参胜素虬 , 还归自庙 。
端闱百常 , 声环七校 。
万邦倾瞻 , 天若覆奉 。
3.《登江楼》
年代: 宋 作者: 佚名
已过瞿唐更少留 , 小船聊系古夔州 。
簿书未破三年梦 , 杖屦先寻百尺楼 。
日暮雪云迷峡口 , 岁穷畲火照关头 。
野人不解微官缚 , 尊酒应来此散愁 。
4.《登吊楼绝句和者甚多又从而用韵择其可录者录之》
年代: 宋 作者: 戴复古
劳生百计不如闲 , 合把人间比梦间 。
天与老夫供享用 , 一楼风月两屏山 。
5.《登桂林吊楼和李帅柱间韵》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谁言南服远王畿 , 面面青山总是诗 。
桂后梅前正清淑 , 倚楼但觉九秋宜 。
吊脚楼
也叫"吊楼" , 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 , 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 , 呈虎坐形 , 以"左青龙 , 右白虎 , 前朱雀 , 后玄武"为最佳屋场 , 后来讲究朝向 , 或坐西向东 , 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 , 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 , 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
建筑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 , 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 , 其余三边皆悬空 , 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 , 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 , 又能防毒蛇、野兽 , 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 , 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 , 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
吊楼文化
走进武陵大山 ,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 , 在郁郁葱葱的山坡上 , 清澈的小河边 , 或被土家人成为坝子的边缘 , 都点缀这吊脚楼 。这些吊脚楼就如晶莹的星斗洒落在苍茫的山水间 , 当一座座吊脚楼不断出现在武陵大山的时候 , 这些优美的自然山水立即变成了人文山水 , 寂静千年的大地立刻变得生动起来 。就像歌舞对于这个民族一样 , 如果缺少了吊脚楼这片土地就会暗淡无光 , 这个民族就少了许多生气 , 所以吊脚楼始终是装点土家人生活的星光 。
吊脚形式
1.单吊式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 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 。它的特点是 , 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 , 下面用木柱相撑 。
2.双吊式
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 , 它是单吊式的发展 , 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 。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 , 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 , 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
3.四合水式
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它的特点是 , 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 , 形成一个四合院 。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 , 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 , 才能进到正屋 。

小学五年级作文,描写一景,贵州西江千户苗寨?那冉冉升起的如银的炊烟 , 那亘古沉默永不停息的山溪 , 那随着夕阳踽踽独行的老牛 , 这就是千户苗寨 。
在几座美丽的山上 , 树木成林 , 种类繁多 , 有橡树、松树……数都数不清 。
在山上不乏许多美丽的月季、大丽菊、鸡冠花 。
山上有一千多户的苗族人家世代居住在这 。
千户苗寨果不其名 , 在美丽的山窝窝上 , 一大片一大片独特的苗房 , 足足有一千多户之多 , 你别看从山顶的房子到山脚的房子距离好象很近很近 , 实际上 , 从山顶走到山脚 , 要大半天哩!苗寨的房子十分美丽 , 房子全是用木头做的 , 十分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