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的诗词

林散之的诗词有:
《避震》《寄洪城》《归迟》《八十自述二首》《湖游》《秋灯》《闭门二首》《为李国光题旧作扇页》《春雪》《忆旧游》《索债》《又归》《瓜庐感旧二首》《有叹三首》
《霉雨》《滞归》《催归》《茶蘼》《作书》《因缘二首》《论画》《朱圮瞻墨兰》《马千里得余画二纸属题》《病院杂诗十五首》《绝句七首》
最出名的是:《忆旧游》《索债》《又归》《瓜庐感旧二首》
林散之的诗词

扩展资料: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林散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以刚为主,以柔为辅 。坚挺瘦劲,开合有致 。七十年代的作品是刚柔相济,动静相宜,以倚为正,字字相连 。八十年代的作品,以柔为主,以刚为辅 。亦行亦草,墨色淋漓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诗赞之:万里行程万卷书,精思博学复奚如?蚕丝蜂蜜诚良喻,岁月功深化境初 。 
文学家、书法大师郭沫若: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 。
日本著名大书法家、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草圣遗法在此翁 。
中国书协主席沈鹏:林散之没有掺入其他因素,进入了书法的最高殿堂 。
国画大家亚明:林散之是属于世界的 。由于林散之的存在,从而使中国保住了传统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
中国美术评论家马鸿增:草书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大书法家当推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唐代怀素、明代王铎、当代林散之 。
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林老大作笔苍墨润,深得宋元神韵,在宾翁高足中实为仅见 。
书法家启功:老人之诗,胸罗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者,发于笔下,浩浩然,随意所之 。无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应手之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散之

红楼梦诗词 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一丝很远古的悲凉 。
红楼的宿命牵着前生后事的传说,黛玉亏欠宝玉的甘露,便要换一世的眼泪,纵然是情深意长,终究还是扯不断心事终虚化的无可奈何,泪尽而归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偿还前世的风月情债 。
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金陵十二钗的绝世奇才,终敌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定前生 。
而惊世的顽石也不过是一块无法补天的石头,红楼轰然倒下,梦醒而碎,青灯古佛的云空未必空,随经文诉出曹雪芹满腔幽怨 。
红楼无梦,只余梦影残痕.一、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
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
宝玉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
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