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风的古诗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蝶恋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宋·辛弃疾
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古诗十九首》
西风昨夜过圆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王安石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岑参
帮我介绍一下张掖 张掖,别称甘州,西汉时设置郡,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 。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水草丰美,素有"金张掖"的美誉 。

【关于西风的古诗词】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 。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 。
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留下了"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
张掖历史悠久,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 。
张掖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 。
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
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 。
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逃新疆的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 。
月氏都城(今民乐永固城)它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 。
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 。
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汉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 。
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
自汉唐以来,张掖就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原通往西亚东欧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要冲 。
由于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誉 。
张掖市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古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 。
张掖曾是北凉国的国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肃省省会和历朝诸代设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锁钥"之称 。
市内汉明长城、历代石窟、寺民、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罗棋布 。
大禹导弱水入合黎,老子骑青牛入流沙,周穆王乘八骏西巡会见西王母的传说,张骞、班超、法显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唐玄奘经张掖去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旅居张掖一年等历史传说和记载,使这块土地更加神奇 。
创建于魏晋时期的马蹄寺、金塔寺,保存着文物价值极高的雕塑、壁画 。
张掖市在198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
张掖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 。
有大佛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明粮仓等古代建筑,黑水国遗址、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足迹;还有甘泉公园、沙漠公园、黑河山庄、大野口自然风景区等融南国秀色与塞外风光为一体的绚丽的自然景观 。
其中,隋代木塔、明代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古迹享誉中外,特别是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现存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名扬海内外,大佛寺卧佛身长35米,为全国宝内卧佛之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市博物馆馆藏《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为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官版初刻初印佛经 。
其中600卷《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用泥金书写绘制而成,历史、艺术价值较高,有"张掖金经、国之魂宝"之美誉 。
市中心镇远楼造形雄伟、比例协调,可与西安钟楼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层木塔,结构精巧、蔚伟壮观,历来被视为古城之象征 。
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山丹军马场闻名遐迩构画出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