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古诗( 三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苏轼的名句《蝶恋花·春景》中,“枝上柳绵吹又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赏析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 , 情景交融 , 哀婉动人 。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 , 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 , 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
他的婉约词同样有劲气流动 , 不同于花间词的软弱 。
词中包蕴的意趣亦为词家推重 。
《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 , “极有理趣” 。
正所谓“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 , 这是人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
还有人评价它富有“禅趣” , 那阻隔有情与无情沟通的 , 不仅仅是绿水环绕的围墙 , 而更是人们的“心墙” 。
作者的一生虽历经坎坷 , 仍“多情”地追求理想 , 执着人生 , 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
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 。
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 , 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 , 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 , 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
“残红” , 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 。
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 , 不但花少 , 且已褪色 , 感伤之情更浓 。
睹暮春景色 , 抒伤春之情 , 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 。
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 , 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 。
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 。
有繁华就有衰落 , 有凋谢就有新生 。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 , 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 , 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
...
鉴赏诗词蝶恋花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槛(jian四声)菊愁烟兰泣露 , 罗幕轻寒 , 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 ,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栏杆依靠着绿树 , 春风在轻轻飘拂柳丝 。
是谁在拨弄弹奏着伤心的乐曲!一对燕子穿过珠帘双双飞去 。
满眼看去 , 满天飘拂着飘落的柳絮 。
红杏正在开放 , 霎时 , 清明时又下起阵阵急雨 。
浓睡醒来 , 只听见黄莺乱啼 , 惊破了我的好梦 , 再也无法寻觅 。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 , 选取眼前的景物 , 注入主人公的感情 , 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 , 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 , 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 , 广远中有蕴涵 。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 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 , 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 , 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 , 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 , 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
“愁”、“泣”二字 , 刻画痕迹较显 , 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 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
次句“罗幕轻寒 , 燕子双飞去 。
”写新秋清晨 , 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 , 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 , 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