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是谁( 八 )


最后关头 , 董卿踌躇了 。
她现在工作如鱼得水 , 要放弃这一切 , 需要割舍的太多了 。
她并不是那么勇敢 , 也经历了痛苦的纠结 , 而最终 , 她下定了决心 , 迈出了这一步 。
“所有的光环、掌声、赞美 , 不是加之于我个人的 , 而是给我身后的团队 , 给我所归属的央视 。
”显然 , 是央视这个汇聚人才、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平台 , 塑造了今天的董卿 。
人生的底色平台已然搭建 , 而仅有平台是不够的 , 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
董卿的经历 , 正是生动的印证 。
董卿的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 , 学新闻的父亲曾任《嘉兴日报》副总编 , 对董卿家教甚严 。
父亲认为 , 对孩子来说 , 只有学习、锻炼和劳动是必须的 。
于是 , 董卿在个子还没有洗碗池高的时候 , 就被要求站在板凳上洗碗;上学后 , 晨跑成为每天的必修课;进了高中 , 每年寒暑假都必须出去打工 , 在商场当营业员、到广播站跑腿儿、去宾馆当清洁工 , 这些董卿都经历过 。
父亲对这个独生女儿不宠不惯 。
董卿的母亲是位大家闺秀 , 聪慧善良 , 总是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
母亲虽毕业于复旦物理系 , 却格外热爱外国文学 , 董卿儿时的假期书单总是密密麻麻地由母亲写着《简?爱》《呼啸山庄》《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外国经典名著 。
她很感谢母亲 , 帮她养成了坚持阅读的习惯 。
而今 , 只要不是为节目连轴转的日子 , 她都会抽出两个小时来阅读 。
董卿说 , 她近来读的两本书 , 一本是历史文化读本《芳心似火》 , 解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风物;一本是印度著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爱与寂寞》 , 她借此丰满心智 。
不难看出 , 在这个刚柔相济的家中 , 良好的家风为董卿氤氲出一种端庄有礼、勤奋守责的人生底色 。
没有捷径进入央视后 , 董卿度过了一段极为清苦、寂寞的时光 。
当时西部频道录制节目的地点远在大兴 , 录完节目 , 她提着大包小包的衣服鞋子 , 站在大兴的街头 , 一个人在瑟瑟寒风中等待出租车 。
那样的时刻 , 她会想起离开上海前录完最后一期节目时的情景 , “夜里两点多 , 我一个人开车回家 , 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
当时只知道这个地方不再属于我 , 而且是我自愿选择离开的 , 没有人告诉我这种选择是对还是错 。
”董卿在央视接手的第一个节目是《魅力12》 。
两场节目录下来 , 制片人很意外——新来的这位主持人不死背台词 , 还敢于对节目提出建议 , 他对编导们说 , 以后你们多听听董卿的意见 。
受到鼓励的董卿开始为每期节目熬夜 。
她不再单纯依赖撰稿人提供的台本 , 而是努力发掘制片、编导没有想到的部分 。
董卿耐住了寂寞 , 也承受住了失落的考验 , 在精益求精中静静等待着 。
于是 , 2004年为她而来 。
那年7月 , 因为在西部频道一贯稳定的高品质表现 , 央视领导决定让董卿试着主持“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
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 一连20多天、30场比赛 , 每晚直播近3个小时 。
她每天下午1点开始采访选手 , 4点彩排 , 到晚上10点直播结束 , 换掉主持礼服又进会议中心 , 回到家往往已是凌晨两点 , 而这个时候 , 为第二天录制的幕后准备才刚刚开始 , 总得熬到凌晨三四点 , 她才能入睡……有点儿苦不堪言 , 体力严重透支 , 可她乐在其中 。
接着 , 《欢乐中国行》也来了 。
从2004年到2009年 , 她用5年多的时间走了全国200多个城市 。
由于节目涉及的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 , 有些城市交通不便 , 路途艰辛 。
但每到一处 , 她都立刻收起一路的风尘和疲惫 , 情绪饱满地走上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