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是谁( 七 )


我特别喜欢选手自我介绍开场时的那句定场诗 , 真的能看出每个人的个性 。
比如争议很大的张淼淼 , 我也觉得小姑娘情绪太外露了一点 , 但她每次上场 , 虽然穿着精致的汉服 , 妆发搭配得也很温柔 , 定场诗可是“我本楚狂人 , 凤歌笑孔丘”啊 。
情绪管理注意一点 , 其实也是一个挺吸粉的反差萌人设 。
武亦姝的自我介绍“唯愿当歌对酒时 , 月光长照金樽里” , 就显得很洒脱 , 妹子也给人一种不太在乎比赛结果 , 享受过程以文会友的感觉 。
舞台特效虽然拖沓了一点 , 整个节目的舞美和配乐还是赏心悦目的 , 我春节这几天在宿舍 , 经常把b站上的合集外放当背景音乐 。
最后夸奖一下董卿姐姐的主持功力 。
我前两天还在跟基友吐槽董卿的古典文学功底不低 , 不仅所有题干念得抑扬顿挫 , 流畅自然 , 而且点评嘉宾抛出的梗也能接上 , 偶尔还能来两句应景的诗词配合采访 。
对比一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 , 某当红小花旦当年演红楼梦的重要女配 , 之后上节目强调受训多时 , 结果连判词也读不来(摊手) 。
感觉国内知名女主持除了董卿 , 其他人来主持这个节目都会有点违和 。
而且董卿的妆发真是一期比一期好看啊QAQ有时间再来补充 , 期待第三季能够完善赛制 , 减少运气分~【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三】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于春节期间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 节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诗词素养的年轻学生更是实力“圈粉” , 被网友称赞“腹有诗书气自华” 。
学者表示 , 兼具典雅韵律与人文精神的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仍能引发情感共鸣 , 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 ,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
不靠颜值靠才情 年轻学子频获赞“七月在野 , 八月在宇 , 九月在户 , 十月蟋蟀入我...
求问中国诗词大会上这一位姑娘叫什么,在第几场出现 好像她出场的时...这是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大二学生陈思婷 , 被称为“汉服美女” 。
她全程参赛 , 两次从百人团脱颖而出 , 表现不俗 , 给评委和观众的印象深刻 。
第三届诗词中国大赛评委是谁在央视的舞台上 , 董卿光彩照人 。
她那优雅从容、大气谦和、知性亲切的形象 , 深入人心 。
很多人喜爱她 , 也有很多人好奇 , 是什么成就了董卿?这是一条无关“一夜成名”的成长之路 。
“所有的光环、掌声、赞美 , 不是加之于我个人的”这是一个奇特的元宵节 , 身在澳洲 , 正逢盛夏 。
直播开始了 , 站在悉尼歌剧院的舞台上 , 董卿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
为了这场在上海大剧院和悉尼歌剧院之间连线、向全球127个国家转播的大型直播音乐会 , 她已经闭门不出一个星期了 。
抵达悉尼后 , 她就把自己关在宾馆的房间里 , 从早上醒来就开始背台词 , 直至晚上入睡 , 连刷牙的时候嘴里都念念有词 。
所有中英文台词早已烂熟于胸 , 可悉尼是什么样子 , 她却全然不知 。
双语主持、现场直播、和老外搭档、身在异国……她有太多紧张的理由 。
然而 , 当上海大剧院现场的镜头跨过重洋 , 传送到眼前时 , 她赫然发现 , 在上海主场的两位主持人也格外紧张 , 她顿时释然 。
而后的两个小时 , 直播进行得精彩、顺利、分毫不差 , 董卿的表现堪称完美 。
就在第二年 , 她拿到了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
那时候 , 董卿在上海已小有名气 。
她主持的《相约星期六》《视听满天星》《新上海游记》等栏目收视不俗 。
一切都按部就班 , 而就在此时 , 新的机遇降临了 。
2002年春节刚过 , 央视成立西部频道 , 频道总监尹力正是上年“金话筒”奖的评委之一 , 他对董卿印象颇深 , 向央视力荐董卿 。
笔试、面试、试镜 , 一一顺利过关 。